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学解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2-18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经济活动。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可以用产业关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需求弹性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

     [关键词]粮食安全;经济学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从经济学角度看,保障粮食安全可以用产业关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需求弹性理论等加以解释。

    1产业关联理论的解释

    现代产业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存在着密切的产业关联。产业关联是指以产业间的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人品或产出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各产业之间可以通过产品或劳务、生产技术、价值、劳动就业、投资等方式产生关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把产业关联理论概括为投入产出理论,认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交换活动,从卖者来看,是产品的出售,从买者来看,则是对投人品的购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食品、原料、资金、劳动力、外汇、市场等要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其他产业的发展之源。从实物形态的联系方式来看,发展粮食产业,一方面为所有产业的生产者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的食品;另一方面又为以粮食为加工对象的产业提供原材料,从而保障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价值形态的联系方式来看,粮食价值的变化,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全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会影响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因此,现代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理论提醒人们:一个国家要保证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障粮食安全。

    2公共产品理论的解释

    现实中的产品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分。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应具有2个重要的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额外1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

    不同的公共产品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是不同的,根据这两者程度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只有局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产品通常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用公共开支进行生产所提供的。

    粮食是一种同时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属性的特殊产品。在市场上出售的粮食是一种私人产品,但作为政府收购的用于非常时期(如战争、灾荒、禁运、粮价猛涨)的粮食,则具有公共产品(确切地说应该是准公共产品)属性。因为在非常时期,国家的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像国防安全一样的由国家提供的粮食安全保障。所以,粮食安全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应该运用公共产品政策如增加财政投入来保障粮食安全。

    3外部性理论的解释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外部影响。有些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如生产或消费某些产品会给他人带来收益或损失,而那些得到收益的人无需付费,而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得到补偿,这种情况就是外部性。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这种情况就是正外部性。相反,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没有补偿就叫负外部性。许多经济活动都存在着外部性,而农业经济活动更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作为农业基础的粮食生产活动,其外部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的收益外溢,其表现是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剪刀差”所反映的是在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与工业的交换过程中,粮食生产的一部分收益通过价格交换附带流人了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无偿取得了该部分收益;而且该收益的流动并不以工业部门对粮食生产部门的直接损害为前提,这种流动具有自愿自发性;同时,这种“剪刀差”收益是粮食生产活动的结果,没有计算在粮食价格中。二是粮食生产能够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粮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低,但社会效益大,它维系着人们的基本生活,维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农民生产销售粮食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因给城乡居民带来了丰富的食品,给国家带来了安全,给社会带来了稳定而产生的社会效益远大于自身的经济效益。外部性理论认为,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偿,若不补偿或补偿不合理,则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既然粮食生产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那么政府就应该给粮食生产者予以一定的补偿,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4弹性理论的解释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是价格的函数,但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的理论。商品弹性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般情况下,主要考虑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或供给的价格弹性。商品需求或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可以用弹性系数即需求或供给变动百分比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来表示。根据商品需求或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绝大多数商品分为2大类,一类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另一类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富有弹性的商品意味着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幅度要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缺乏弹性的商品意味着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幅度要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一般而言,工业产品往往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而农产品尤其是大宗初级农产品如粮食则是缺乏弹性的商品。由于粮食缺乏弹性,一旦粮食生产过剩,价格下降,人们对粮食消费增加的幅度要小于粮价下降的幅度,粮食卖不出去,农民收入受损,形成“谷贱伤农”;之后,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减少粮食生产,当粮食生产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又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虽然都是价格的函数,但若引入时间变量,则需求是现期价格的函数,供给是上期价格的函数。尤其是对于弹性小、生产周期长的粮食,价格对其调节更具有特殊性,即上一期粮食的高价格,导致下一期粮食多的供给量,粮食供给增加,粮价下降,导致“谷贱伤农”;导致再下一期的粮食产量减少,粮食短缺,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完全由市场价格来调节粮食的供给,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形成粮食周期性“卖难”和周期性粮食安全问题。

    弹性理论表明,对于弹性小、生产周期长的农产品,为了保证其生产供给的平稳,为了保护其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必须予以支持和保护。因此,政府必须依据粮食弹性小、生产周期长的特殊性,对其生产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和保护,以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增长和粮食安全。

     (作者:龙方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05)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