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粮食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系数;牛鞭效应影响
1引言
牛鞭效应产生于众多行业供应链中。在中国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供应链中同样存在牛鞭效应。粮食供应链是围绕粮食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原粮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粮食供应链牛鞭效应是指需求信息在粮食供应链传递中的扭曲现象。基本思想是:当粮食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根据其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供应链的源头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上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信息的变异系数大了很多。因为牛鞭效应都是在供应链中产生,所以有时将供应链省略,以下简称为粮食牛鞭效应。
2粮食牛鞭效应的测量
为了直观揭示出粮食牛鞭效应的特点,以苏王粳米供应链为特定案例进行从粮食牛鞭效应系数角度进行分析。限于整条供应链数据获得难度较大,仅从零售商到生产商2个环节上对牛鞭效应做出测量,指出粮食牛鞭效应的显著与否。这样测量的结果首先与产品本身特性相关,其次与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位置相关。
南京XX粮油超市是一家私营企业,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进货期一般情况下为1-2周。企业一般采用补足库存策略来决定进货量,企业经理对粮食价格的预期对进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预测技术比较粗糙,有较大的随意性,具有大多数粮油零售商需求预测和订货决策的特点。作为粮食供应链的一个终端环节该企业经营很多粮油产品,苏王粳米是企业经营品种中的一个品牌。因此选用该企业的这个粮食品种数据作为测量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选用该企业2001-2004年每月数据为分析对象,需要指出的是,以月数据度量与以周数据度量相比,一定程度上缩小牛鞭效应的表现。因为放大作用被稀化并在内部抵消,但对研究结论不产生太大的影响。
表1是对南京XX粮油超市的进货量和销售量的统计表。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在征得企业同意后,将部分数据公开进行分析。尽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应用Fransoo和Wouters的牛鞭效应测量模型: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粮食流通新格局课题;价格按每个月产品的平均价格计算;零售价格单位元,进货量和销售量单位袋。
根据表1和公式(1)计算牛鞭效应系数,得到的结果如表2。
表2南京XX粮油超市粳米牛鞭效应
通过分析测量的结果可知,粮食供应链中也存在着牛鞭效应。从时间序列来看,2003年粮食牛鞭效应系数略大于2001、2002和2004年粮食牛鞭效应系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该零售商的进货量和销售均波动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同期非典型性肺炎引起的消费量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零售商预期大米价格上升而采取的大批量采购行为。
3粮食牛鞭效应的影响
粮食牛鞭效应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可以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来分析。从微观层面上来看,粮食牛鞭效应影响供应链绩效;从宏观来看,粮食牛鞭效应对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3.1粮食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众多学者对各个行业的供应链牛鞭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㈩了牛鞭效应的表现形式,结果大同小异。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需求信息由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开始,经过了零售商、分销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后,以订单形式传递的需求信息在每一个环节都发生了放大。其中,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变化最为明显。此时,多数企业会采取积极响应的生产和采购策略,来迎接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其他产品的牛鞭效应类似,粮食牛鞭效应也具有同样的表现。粮食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在消费者的需求相对波动很小的情况下,粮食牛鞭效应并不是特别明显,通常众多的粮食生产企业通过增加原粮库存来降低缺货风险。
粮食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是不利的,它造成批发商、零售商的订单和生产商峰值远远高于客户实际需求量,进而造成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
3.1.1打乱企业生产计划,增加额外成本
粮食生产商通常依赖分销商的销售订单进行产品预测、设计生产能力、控制库存及安排生产时间,由于存在牛鞭效应,生产商面临的需求波动性很大,这打乱了生产计划,有时生产处于停顿状态,有时为了及时满足突然增加的需求必须加班加点、仓促生产,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预期之外的短期产品需求导致了额外的成本,如加班费、加快运输的费用等。另外,供应链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运输需求是与订单的大小密切相关的,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运输需求以及相应的劳动力需求会随着订单的波动而波动。在不同的阶段,供应链企业有不同的选择,或者持有剩余运力和劳动量,或者变动运力和劳动量,但是无论是进行何种选择都增加了成本。
3.1.2增加供应链的库存,占用大量资金
一般情况下,零售商按自己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向批发商订货,由于存在订货提前期,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库存,这使得零售商订单的变动性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大。批发商接到零售商订单再向生产商订货,如果生产商不能获得顾客需求的实际数据,它只能利用零售商已发出的订单进行预测,这样批发商在零售商平均订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由于零售商订单的变动明显大于顾客需要变动,为了满足零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批发商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依此类推,到生产商或供应商处时的波动幅度就越来越大。即使最终产品的顾客需求稳定,但是,从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到供应商的定购量变动性越来越大,造成过高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使供给与需求很难匹配,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的目标。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库存来应付供应链需求中的不确定性,这势必增加了企业的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
3.1.3降低供货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扭曲失真的信息使得各节点企业很难对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生产能力闲置或过度使用,从而产生短缺与过剩交替,甚至产品腐败变质的现象,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了供应链产品的供给水平,削弱了顾客的满意度。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失真,往往会出现当前生产能力和库存不能满足定单的需求,造成了供应过程中的缺货现象,还可能因为过高地估计市场需求,导致过量生产,出现剩货现象。
3.2粮食牛鞭效应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基本满足国内的粮食消费需求。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粮食安全的忧患,并没有降低人们对粮食的关注程度。在某些时候如非典时期,这种关注会凸显出来。粮食供应链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树状结构,层次多,且每层的幅度很宽。核心企业多为功利性日渐明显的国有大型粮库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因此涨价是众多非规模型粮食企业(含农户)盈利的迫切愿望与快捷方式,在粮食诚信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粮食企业(含农户)间带有撕毁合同、信息封锁、多重独立预测与囤积居奇等行为助长了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由于粮食生产周期较长、价格弹性较小、社会消费面广量大,因此,当既已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刺激粮食涨价,而普遍存在的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又使粮食供应链需求得到了逐级放大。各种因素依次相互作用,引发了“市场需求放大一价格上升一收购粮食一需求再次放大”的恶性循环。这种突发虚增的粮食需求促进粮食价格迅速上扬,同时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3.2.1降低消费者消费福利
在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在人们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恩格尔系数普遍较高。粮食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使得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分析,社会福利是由个人消费产品的效用加总而得到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只可能使少数人在短期收益,而对大多人来说福利大大减少。对短期福利增长的农民来说,从长远看,粮食生产价格的蛛网效应也使得农民长期福利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粮食价格上涨严重削减社会总福利,使得消费者消费水平下降。
3.2.2大规模粮食涨价引发粮食安全危机
粮食作为生活必须品,有其消费价格的低弹性特点,作为农产品的主要形式,也存在严重的价格一生产蛛网模型特点。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本身就是粮食不安全的表现形式,同时粮食短期的上涨会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下一年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来年粮食产量的增加又使粮食价格降低,产量下降。如此涨价一增产一价跌一减产一涨价,使得粮食生产陷入恶性循环中,粮食形势持续动荡。
3.2.3价格传导机制引发社会全面通货膨胀
粮食作为生产的基础部门,一方面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生活资料,在部分产业链条中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会造成以粮食为饲料的肉禽蛋奶等食品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副食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城镇居民的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仍占很大比重,粮价上升直接推动食品价格上升,使居民生活消费增加,进而带动工资成本的上升。由于价格传导机制的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抑制粮食涨价,就会传导到生产部门,造成工业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甚至物价总水平上涨,引发社会全面通货膨胀。
(作者:王立石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