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依旧不容忽视
自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省遭受干旱。当前,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冬小麦主产区遭遇了严重冬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相关专家认为,本次旱情表现出秋冬连旱、受旱面积大、受旱程度重、旱冻叠加、可能出现冬春连旱等五大特点。
而2月7日8时至2月8日20时,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区大部出现了明显降水,给中国北方冬麦区已经极度干渴的土地带来了一丝滋润。具体降水量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大部等地出现1—10毫米降水,其中陕西西南部和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和西北部、湖北北部和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11—18毫米的降水。从目前来看,此次降水对北方地区的旱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从强度来看,此次降水为弱降水级别,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地区旱情。中央气象局预测,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预计北方麦区旱情短期内难以解除,一些地区将出现冬春连旱。这不仅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会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起身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冬小麦将在2月中下旬进入拔节时期,这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未来20天能否出现有效降水已成为小麦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持续干旱,今年冬小麦产量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减产幅度将会达到或超过10%。而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充足,则前期的旱情影响可能被弥补。
旱情增加农民种粮成本,农民惜售心理加重
立春之后我国冬小麦由南至北陆续进入返青期,这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当前抗旱保苗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土壤的墒情,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目前的情况下,需向麦地增加返青灌浇次数,并需要及时追肥,以满足小麦对营养的需求。另外,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可能呈偏重发生态势,农谚说:“涝生病,旱生虫”。而灌浇的次数,追肥量及农药用量的增加都将提高今年的小麦种植成本,预计今年小麦种植成本将较往年增加60%左右。
据了解,当前农民存粮已不多,多数只能维持到今年新麦上市。从目前的旱情看,旱地小麦减产已成定局,小部分地区小麦产量将大幅下降,个别地区甚至会绝收,这样的旱情将加重农民后期的惜售心理。
大旱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尽管我国遭受了如此严重的旱情,但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供应仍处于安全范围。农业部门预计,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52850万吨,同比增加2690万吨,增幅5.4%,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增加约3.2%。其中,小麦产量预计达到11175万吨。2007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0446万吨。如果今年的损失能够控制在10%以内,那么小麦总产量将降至2007年的水平。而目前我国小麦常年消费量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减产后的产量预计仍能满足消费需求。同时,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大丰收,小麦供应和库存一直很充足,2007年我国小麦年度库存结余量为1700万吨,2008年我国小麦年度库存结余量3000万吨。因此即使今年小麦产量下降,也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小麦进口可能出现恢复,但也不会大规模增加。
短期内旱情对小麦现货价格影响较小
春节过后,干旱问题逐渐突出,储备轮出也将开始,但小麦市场由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主导的格局并未改变。国家储备小麦和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十分充足,完全有能力保证小麦市场不会出现异常波动。当小麦供应不足时,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拍卖储备粮的形式来调控市场上的小麦供应量,稳定价格。2008年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目前市场上的粮源主要来自国家粮库,这也确保了市场供给的有序性。
近日小麦、面粉现货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旱情是一方面因素,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提高了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和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了10元、11元和11元。由于粮食加工企业成本上升,2009年成品粮具有涨价动力。但由于我国粮食供求格局未变,国储库存充裕,决定了粮价涨幅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