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储备粮轮换套期保值的必要性
中央储备粮轮换虽然有国家财政补贴支持,但在购销过程中仍然面临各种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亏损、亏库、甚至购销资金无法回笼。
(一)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粮食价格存在剧烈波动的风险。随着粮改的深入,传统的供求关系及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粮食企业面临的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央储备粮的轮换经营也不例外。而伴随中国加入WTO,中国粮油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国外粮油企业必将进入中国,我国粮油企业将面对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竞争压力。国际粮油价格的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地传导到国内,致使国内粮价存在剧烈波动的风险。
(二)市场行情变化难以把握,承储企业存在判断失误的风险。粮食价格受供求、政治、经济、宏观政策、进出口、运输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程度又不同,承储企业几乎做不到对粮食市场系统性、前瞻性、规律性的研究。因信息的不对称,或缺少分析和判断,对市场走势把握容易出现偏差,盲目“跟风”和盲目“赌后市”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情的判断失误可能导致轮换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三)现货市场操作模式简单,承储企业存在巨亏的风险。中央储备粮的轮换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先销后购、先购后销、边销边购。采取先销后购方式,如果在粮食销售出库后价格上涨,承储企业将面临高成本购进的风险。如在2003年下半年玉米价格飙升,轮换购销价差达到200元/吨左右,导致部分承储企业出现巨大亏损。采取先购后销方式,如果在粮食采购入库后价格下滑,承储企业将面临低价售出的风险。如在2008年下半年玉米价格暴跌,承储企业不但要承担价格波动的亏损,还要增加仓租和资金利息等成本。边购边销因存在新陈品质差,所以仍然存在风险,其价差幅度在货源紧张时较小,在货源充足时较大。
(四)仓容不足或应急出库,难以应对价格上涨风险。在南方销区,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普遍存在仓容规模偏小、粮食品质变化快的问题。在粮食价格看涨,需要先锁定粮源开展轮换的情况下,因仓容不足而只能望“市”兴叹,坐失良机。因粮食质量变化或需紧急腾仓须立即轮换出库时,可能又面临市场低迷,未来高价补库的风险应运而生。如2008年下半年,跨省移库粮食入库后部分玉米脂肪酸值偏高需要轮换,可是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滑,轮换很可能就导致亏损。
(五)行业整体诚信度不高,存在履约难以保证的风险。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粮食行业整体诚信度不高,履约风险大。对于处在主销区的承储企业,采购环节的违约风险即意味着亏库风险。如在广东,轮换粮源中绝大部分要从省外购进,粮源组织过程环节多,成本高,如对方违约,导致轮出粮食无法按时补库,即出现了暂时的亏库。同时,不规范的市场也带来资金风险。
(六)严格执行架空期规定,轮换存在逆向调控的风险。中央储备粮调控机制应当是:当市场粮食供应减少时,或粮价暴涨时,储备应释放粮源,增加市场供给,抑制价格上扬;当市场粮食供应增加时,或粮价暴跌时,储备应吸纳粮源,增加市场需求,拉动价格回升。但由于储备粮在轮出后限期补库的规定,当粮价上涨,但架空期已到,必须吸纳粮源补库,此时的操作客观上拉动了粮价进一步的上扬,即出现逆向调控现象。
导致以上风险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承储企业对价格走势判断不准,二是对可预见或潜在的风险没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规避。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其独有的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已成为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有效避险工具。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有必要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等业务为自己保驾护航,从而确保中央储备粮保值增值,实现“三个维护”的宏观目标。
二、中央储备粮轮换套期保值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日益显现。中储粮系统经过8年多的锤炼,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开展套期保值的内外部环境和软硬件基础。
(一)快速发展的期货市场为开展套期保值提供了外部条件。期货市场1848兴起于美国芝加哥,通过16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由于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各项法规制度的配合出台,自2000年以来,无论是从市场代理量,还是成交额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如大豆,豆粕,玉米,豆油等,成交非常活跃。2007年,全年商品期货成交量为72846万手,成交金额为40.97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6年增长62%和95%。2006年和2007年农产品成交量占全部期货成交量的比重分别为85.66%和86.6%。期货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中央储备粮入市开展套期保值提供了契机和空间。
(二)现行的储备管理体制为开展套期保值提供了内部条件。现行的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与以往的仅承担保管责任、财务报账制的企业在体制上已大不相同,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是中储粮第三级管理单位,负责库存中央储备粮的保管和轮换等工作,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具备了参与期货交易的主体资格。
(三)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具有仓储和实物优势。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具有现代化的仓房和专业的保管队伍,可以为期货实物交割服务。在主产区的部分库点已经成为指定的期货交割库,南方部分库点也在申请争取成为交割库。成为期货交割库以及具备现货的优势更有利于承储企业开展套期保值。
(四)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具有资金优势。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使得资金的集中和调度更加高效,在系统内部可以缓解套期保值的资金压力。同时中央储备粮购销资金实行农业发展银行封闭运行管理,双方共担风险,农发行在确保能够监管到位的前提下,也会支持承储企业开展套期保值。
(五)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具备一定的人力基础。中储粮经过几年来的运作,不断地了解和参与市场,已经基本具备了一支能够分析判断市场的现货购销队伍。为预测现货价格走势,承储企业对期货市场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六)现行的轮换管理办法有利于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后,承储企业可以在年内择机轮换,即自主选择时机开展库存粮食销售和在规定架空期内采购粮食补库。所以承储企业既可以进行买入套期保值,也可以进行卖出套期保值,还可以根据期现货市场走势实现无风险利润。
三、中央储备粮轮换套期保值的主要方式
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买入套期保值操作。买入套期保值是指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与其将来买入的现货商品数量相等、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的该商品期货合约,当买入现货商品时,卖出该商品的期货合约,用对冲后的期货盈利来弥补因现货市场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损失。买入套期保值是那些准备在将来某一时间内必须购进粮食时价格仍能维持在目前自己认可的水平的承储企业采用的保值方法,它规避了实际购入粮食时价格上涨的风险。
(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卖出套期保值是指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与其将要卖出的现货商品数量相等、交割日期也相同或相近的该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当实际卖出该种现货商品的时,买进与原先所卖出的期货合约,用对冲后的盈利弥补因现货市场出售现货所发生亏损。那些准备在未来某一时间内在现货市场上销售粮食的承储企业为了日后在现货市场销售粮食时所得到的价格仍能维持在当前合适的价格水平上而采取的保值方法,它规避了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粮食时价格下跌的风险。
(三)开展期转现业务。期货转现货是指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多空双方之间达成现货买卖协议后,变期货部位为现货部位的交易。达成协议的双方获得交易所批准后,分别将各自持仓按双方达成的平仓价格由交易所代为平仓。同时双方按达成的现货买卖协议进行与期货合约标的物种类相同、数量相当的现货交换。期转现比“平仓后购销现货”更便捷,它可以节约期货交割成本;可以灵活商定交货等级、地点和方式;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规避了现货履约风险。
(四)为订单农业规避风险。当前产区很多承储企业为锁定粮源,开展了订单农业。但是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合同履约率低和自身经营风险。粮食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规避风险功能,采用套期保值的做法,实现预期利润,提高合同履约率。承储企业在与农民签订订单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等量的期货合约,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到农产品收获时,若价格下跌,则可用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订单的损失。
以上几种操作方式基本可以解决中央储备粮轮换所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此外,企业自身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开展交叉保值、基差交易、期权交易等业务。
四、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
尽管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进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但是期货套期保值并不能消除所有风险,而且操作不当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保证金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在期货价格波动过程中,当未平仓合约的保证金余额低于规定的最低余额时,如果企业不能在第二天开盘前补足浮动亏损部分,交易所将按照规定对企业持有的期货头寸进行强行平仓,直到该交易账户释放出足够的交易保证金为止。因此,套期保值交易同单纯的投机交易一样,同样面临期货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如果被强行平仓,浮亏变为实亏,企业的套期保值也就失败了。
(二)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期现价格的背离扩大的风险。期货套期保值并不能把全部风险转移出去,只是避免了现货价格变动这一相对较大的风险,而要承担基差变动这一相对较小的风险。因此,当期货与现货价格严重背离,套期保值方案也就规避不了价格波动风险,从而导致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双双亏损,产生了更大的风险。
(三)交割风险。套期保值不一定是在期货市场抛实盘或接实盘。保值者只要能达到规避现货市场风险的目的,仅需通过平仓了结期货持仓即可。但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是粮食购销的现货商,很可能根据期现货价差或补库期限选择实物交割。这就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持有的现货不一定能顺利注册为期货标准仓单而产生的履约风险,二是要交割入库的粮食可能已经不宜于继续作为中央储备粮储存而产生的质量风险。
(四)投机风险。在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以放弃获得最大利润的机会为代价,同时以避免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风险为补偿,从而实现其稳妥经营战略。但是由于期货投机可能的巨额利润诱惑,而且期货套期保值与期货投机二者的交易动机从根本上都是为了获利,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区分,或者并不严格执行既定的套期保值方案,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导致期货操作名为套期保值,实为投机,在市场方向发生变化或判断失误时给企业带来风险。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央储备粮为顺利地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转变观念,逐步介入期货市场。当前,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对现货市场的运作已十分熟悉,并形成了路径依赖,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走势适时介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同时,选择条件较好的承储企业开展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
(二)规范管理,出台套保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点多面广,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可能所有库点同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必须针对套期保值业务的具体实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三级管理组织的相关职责、资格的认证、业务规则、风险控制办法以及惩罚措施等,规范指导承储企业有序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期货操作团队。期货市场是商品市场的高级形式,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中储粮要加大对现有经营队伍的培训投入,或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专家型的期货市场研究团队,指导承储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根据轮换业务实际,适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中储粮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形势发展的需要,必将进一步提高承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储粮的市场化运作走向成熟,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中储粮广州分公司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