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食战略逼近中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1-20  
     “粮食战略”从大豆开始

    所谓“粮食战略”即是以美国为首的粮食出口国为维护自己国家利益,采取控制世界粮食市场的策略,在攫取大量经济利益的同时,达到控制粮食进口国的目的。

    “大豆高位买单”风波发生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美国单方面决定对我国纺织品设限,中美经贸关系面临贸易战边缘。当时我国向美国派出大豆、棉花等农产品采购团,由于芝加哥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为定价参考价,我国大豆采购团的每次购买都是芝加哥价格上升之时,使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全面亏损80亿元以上。大豆行业和媒体认为是芝加哥交易所内国际投机基金狂炒“中国因素”的结果。参与采购的我国油脂企业因无力消化高额成本或无力清偿贷款而陷入经营困难。此时被称为“ABCD”的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Bunge)、嘉吉(Car-jil)、路易斯·达孚(LourisDrey-fus)乘机大举进入我国,巨亏中的我国大豆企业难以拒绝被收购或抗拒外企直接建厂。至2006年,四大粮商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能力。大型加工企业布局在沿海,大豆主产区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物流成本高出进口转基因大豆15%,黑龙江等地的豆农得不到收益,而转种玉米或稻谷等。目前ABCD四大企业控制了国际大豆90%以上的贸易量和我国进口大豆量的85%。只有没参加大豆采购团的九三油脂集团等少数国内企业使用国产大豆。美国每年向我国出口价值近20亿美元的大豆,其中约有70%的转基因产品。由于国产大豆在出油率和物流费用等方面的劣势,使用国产大豆作为原料的油脂企业运营艰难。形成了目前“南美人种大豆,美国经营大豆,中国加工大豆”这一跨国大粮商的产业链。

    “粮食战略”逼近中国

    几年前我国选择了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又无力在农业补贴上同以美国为首的“粮食帝国”竞争,因此,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注定是粮食供给靠国产,自由贸易靠谨慎。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穿丝制品衣服而只让百姓种粮不植桑。蚕丝价格猛涨,鲁、梁等弱国纷纷弃粮种桑,然后齐王又下令只穿布衣,不准卖给临近弱国粮食。结果鲁、梁等弱国因缺粮而大乱,齐国不战而扩疆。以美国为首的“粮食帝国”一方面巨额补贴农业,另一方面加速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一些国家无力与美国在农业补贴上进行竞争,不得不减少粮食生产的补贴甚至放弃种粮而依靠进口。人口只占世界1/4的发达国家却拥有49%的粮食生产量。发达国家悄悄将发展中国家的“胃”系在自己的战车上而操纵世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2007年大豆产量占世界的31.93%,玉米产量占43.29%,小麦产量占11.6%,而粮食出口量占产量的40%-50%。加上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推动粮价上涨,其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美国,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粮食进口国是受损国。美联储不断降息及房地产低迷释放的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市场。自2007年11月以来已有4000多亿美元投机炒作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而世界大量的粮食储备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基金炒家手中。这是导致近两年世界粮价飙涨的主要原因。

    从2008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跨国大粮商开始悄悄地进军粮食流通与加工领域,跨国大粮商如果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机制造成极大的影响。

    目前,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占据我国小包装食用油60%-70%的市场份额,呈垄断地位。近几年在粮食主产区建立、收购大型面粉、大米加工企业和大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基地,并通过食用油的渠道销售面粉及大米,进一步进入粮食消费市场。跨国大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经建立起全国性的营销网络,树立了一系列的品牌优势,而国内没有大型粮食企业与其抗衡,使国家宏观调控失灵。例如,2007年国庆节前后,中储粮抛售了20万吨储备食用油,但对当时油价并未产生多大影响。跨国大粮商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建立起的一系列品牌优势,操控我国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带来强大的杀伤力。然而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热衷于招商引资,其优惠政策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致使跨国大粮商发展迅猛。照此发展下去,少则3年、多则5年全国粮食加工企业的领头羊将不是我国企业而是跨国大粮商。

    2008年进入8月份还不到大豆收获期,跨国大粮商就开始向以黑龙江省为主的大豆产区的采购市场发起攻势。有报道说,一家跨国大粮商投入30亿美元采购大豆,如果按新豆开秤价4300元/吨进行估算,则可采购500万吨大豆,接近黑龙江省的大豆总产量。还有的跨国大粮商开始租赁粮库。2006年开始,“抢救大豆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斥资对大豆种植业进行补贴,鼓励豆农回种大豆,可是到了大豆收获时,这些跨国大粮商又采购了大量大豆,抢占国产大豆定价权。如果外资粮商再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到土地耕作,会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供需安全,如果从源头输入转基因还会威胁到粮食的食用安全。

    2008年7月28日多哈谈判无果而终,经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为了各自的农业生产互不相让,可见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定,我国13亿人的食粮都系在这有限的农业资源上。5年前ABCD四大跨国粮商用大豆撬开了我国油脂行业的大门,目前跨国大粮商又在向小麦加工、玉米加工及饲养业、粮食采购等领域渗透,还将渗透到我国粮食生产,农资生产等领域。其操控能力正在向纵深发展。如果其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引导消费者需求,调整食用油消费产品结构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食用油行业开发大豆油替代产品的力度,扶持新型的食用油开发企业。我国盛产花生、芝麻、油菜、油茶、菜籽等油料作物,而目前大豆油(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占食用油消费很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上禁止食用,因为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目前虽尚无定论,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我国食用大豆油销售过程中,大部分的转基因大豆油没有明确标识,一方面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四大粮商控制着转基因大豆油的生产,美洲大部分的出口大豆属于转基因产品,要摆脱对国外油料的依赖,必须从开发大豆油替代产品入手,采取迂回策略夺回食用油产业的控制权。

    首先,需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通过法规强制转基因食用油必须明确标识,积极将消费引向非转基因大豆油。其次,开发大豆油替代产品的优势显而易见,我国盛产花生,而花生生产对土地的要求较低,一般都是沙质的粮食低产田,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可不占用种植粮食的良田;油茶产于山区丘陵,不需要占耕地;生产米糠油属于二次开发利用,利于节约粮食;其他的如芝麻主产于我国,外销量很大,消费结构变化后可以优先满足国内需求,菜籽则可以分地区、分季节生产以调剂余缺,丰富产品种类。这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积极作用。

    (二)完善粮食立法,适度限制投机资本的炒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性更强,炒作范围更加广泛。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地区金融、经济危机都和国际投机资本有关,最著名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和臭名昭著的索罗斯“量子基金”密切相关。国际投机资本对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到达了惊人的程度,目前其投机领域已渗透到了多个产业、产品。以我国为例,从境外热钱流入炒作人民币升值到炒作房地产,再到炒作粮食,极大的影响了地区经济的稳定。对于国际投机资本的疯狂行为,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也没有多少有效的措施加以限制。然而我国和美国完全不同,人多地少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有效防御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这要求我国有规范的政策法规体系,而法律的出台首当其冲。

    目前国内《粮食法》立法呼声渐高,然而要做到粮食安全调控有法可依仅靠出台一部《粮食法》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法律体系。立法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结合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经过多方多次的论证,不可因为部门利益妨碍大局,法律必须要有延续性,切忌朝令夕改。此外法律法规不能过度限制市场的自由竞争,要尽量符合WTO规则。经济运行对法律规范要求越来越严格,立法要考虑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完善对市场的监督协调管理职能。应对国际投机资本炒作需要提高辨别能力,投机资本一般从证券市场进入,比较多的是股票、期货炒作,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监管起来有不小的难度,对于其炒作粮食的行为既要限制,又要依靠经济规律行事,当前要完全杜绝投机资本的炒作是不可能的,只能及早发现,依照法律法规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适度限制。

    (三)调控粮食加工转化方向,首先满足食用需要

    面对“粮食战略”的逼近,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控制粮食加工转化的方向和粮食加工转化量,保障粮食安全。

    加工转化对原粮的需求近年来逐年增大,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粮食非食用用途的加工转化量。目前来看,由于石油短缺,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是用粮食加工转化为生物燃料,这导致汽车与人争粮,影响粮食安全。通过政策导向鼓励粮食流向直接食用或加工食品用途,限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加工量。让粮食非食用用途的加工充当“丰歉平衡器”的调节作用,即在粮食丰收年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时,放宽对非食用用途粮食加工量的限制,在粮食短缺年份限制非食用用途的加工量,甚至要限制原粮消耗率高的食用品加工。其次可以寻求不占用粮食耕地的其他作物或者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燃料转化。例如,可以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植物纤维以及林业加工的副产品进行燃料酒精生产。但是在国家出现危机情况下的需要采取特别处理措施,如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危机等情况,要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必须严格限制非食用用途的粮食流出。

      (作者:孙宏岭张永奇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