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2009年东北稻米产销形势分析
(一)产量继续增加
2008年,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和较好的气候条件配合下,东北产区稻谷再获丰收,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据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东北三省稻谷播种面积为5780万亩,比上年增加120万亩,增幅为2.1%。其中,黑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3678万亩,比上年增加135万亩,增幅为3.7%;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112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辽宁省水稻播种面积976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减幅为1.5%。在稻谷生长期间,东北三省虽然前期温度较低,但水稻出苗较齐。进入6月中旬后,雨水普遍较多,气温较高,有效地弥补了前期低温造成的不利影响,虽然黑龙江省7月末发生了历史罕见的草地螟虫灾,但水稻生长没有受其影响。生长后期气候条件也较好,水稻灌浆充分,整个生长期间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丰收已成基本定局。据笔者预测,2008年东北三省稻谷产量将达到2830万吨,比上年增加177万吨,增幅为6.7%。其中,黑龙江省水稻产量1760万吨,比上年增加110万吨,增幅为6.7%;吉林省产量540万吨,比上年增加40万吨,增幅为7.4%;辽宁省产量530万吨,比上年增加27万吨,增幅为5.1%。
(二)消费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稻米消费主要有口粮、饲料、食品工业、种子和损耗五项消费。东北大米都是粳稻,全部作为口粮消费。据测算,2008/2009年度东北三省稻谷消费量约为1150万吨,比上年度降低0.5%。其中黑龙江省稻谷消费量为420万吨,吉林省为300万吨,辽宁省为450万吨。2005年以来,我国粳米消费量增加明显减缓,但随着东北粳稻增产和粳籼稻米差价缩小,东北粳稻消费量又有增加趋势,但增幅不会太快。
(三)产消平衡节余,外销数量扩大
2008/2009年东北三省稻谷产量2830万吨,消费量1170万吨,产大于消1660万吨,节余数量进一步扩大。预计2008/2009年度东北三省销往关内和出口的大米达1100万吨(折合稻谷160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销往省外大米73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20万吨;吉林省销往省外大米290万吨,与上一年度持平;辽宁省销往省外大米8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10万吨。当然,东北大米外销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最主要是铁路运输和南方需求量与出口数量。由于“北粮南调”的实施,2008/2009年度东北三省稻谷期初库存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二、2008/2009年度国内外稻米供求情况及对东北稻米的影响
(一)我国稻米产销情况及对东北的影响
2008年我国稻谷再获丰收,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1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预计总产量为18780万吨(折合大米1.31亿吨),比上年增加180万吨,增幅为0.97%;单产430.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公斤/亩;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稻谷总消费量为17980万吨(折合大米12586万吨),比上年减少20万吨,减幅为0.1%;产消相抵,产大于消800万吨(折合大米560万吨)。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将进口大米40万吨,出口大米200万吨,进出口相抵,净出口大米160万吨。由此推算,我国大米期末库存比上一年度会有所增加,库存消费比属于较高的水平。国内稻谷增产将对东北稻米价格起到打压作用。
2008年以来,受国际稻谷价格上涨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稻谷价格整体走强,尤其是籼稻价格升幅较大。9月中旬以后,由于早稻产区大部分省份补库完毕,早籼稻价格稳中有跌,目前在1880元/吨左右徘徊,约同比上涨16%;中稻已少量上市,开秤价格在1900元/吨左右,同比上升20%;苏皖新粳稻也有少量上市,平均收购价格在2100元/吨左右,粳稻价格继续呈南高北低态势;由于籼稻米和南方粳稻米价格较高,将对东北粳稻米价格上升起到拉动作用。
(二)世界稻米供求情况及对东北稻米的影响
2008年,世界各主产国稻谷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预计泰国大米产量将达到1880万吨,比上年增加30万吨;印度产量达到9600万吨,比上年增加43万吨;据美国农业部2008年8月份粮油供需预测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3075亿吨(折合稻谷6153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76万吨,增长0.4%;消费量为42675亿吨,产消相抵,产大于消400万吨;贸易量为275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53万吨,减少8.4%;期末库存为8068万吨,比上年增加308万吨,增加4%;库存消费比为18.9%。大米产量预期转好使各大米出口国纷纷取消出口限制,泰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对外销售210万吨储备稻谷,以便腾出库存收购农民大米。越南目前已取消了大米出口禁令,并将2008年前三季度的大米出口目标从原来的350万吨上调到400万吨。印度不久前也宣布放宽大米出口。
全球大米市场出口供应的改善,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从6月份开始出现较大回落。8月中旬,泰国(曼谷FOB)25%破碎率大米价格为650美元/吨,比4月底创造的历史最高价下降了34%,但比去年同期仍上升117%。8月底,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小幅回升。9月中旬,泰国100%B级大米FOB价为705美元/吨,25%破碎率大米FOB价675美元/吨,越南(FOB)5%破碎率大米价格为650美元/吨。由于2008年世界大米增产,笔者预计2008/2009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还要进一步回落,泰国(曼谷FOB)25%破碎率大米价格平均在600美元/吨上下波动。目前情况表明,此轮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进程已基本经结束,投机资金放大的大米价格正在向真实水平回归。国际大米价格走低缓解了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的压力,但由于价格仍然高出国内较多,还有利于我国大米出口。
三、2008/2009年度东北稻米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展望2008/2009年度东北稻米市场,促进稻米价格上升和推动稻米价格下降的因素都有,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对2008年前三季度稻米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一下回顾。
(一)2008年前三季度东北稻米市场价格走势回顾
2008年一季度,东北稻谷由于受2007年丰收、供大于求和销售不畅的影响,在其他品种粮食和籼稻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价格反而走低,黑龙江省个别地区的稻谷收购价甚至跌破了1.50元/公斤,收购主体采购不积极,出现了农民“卖稻难”。因此,在3月21日和27日,国家根据种稻成本增加、粳稻最低收购价偏低的实际情况,连续两次提高粳稻最低收购价,先将价格由1.50元/公斤调到1.54元/公斤,接着又调到1.64元/公斤,每公斤提高了0.14元。为了促进东北稻米销售,国家还对南方企业到东北采购稻谷给予了运费补贴。在上述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进入4月后,东北稻米购销开始活跃,价格全面上涨。4月初,吉林省的稻谷收购均价为1.58元/公斤,到4月末就达到1.68元/公斤。5-6月份,为了缓解东北粮食外运压力,铁道部实施了“北粮南调”,两个月共突击抢运东北粮源1088万吨,入关粮食752万吨,比上年同期高出85%,其中粳稻米376.3万吨(粳稻217.1万吨,大米159.2万吨),受此影响,东北稻谷价格继续上涨,到6月末稻谷最高收购价已接近2000元/吨。7月份,“北粮南调”结束,东北粳稻外销减少,价格稳中有跌。8月份,受广东、浙江等南方销区需求放大、苏皖粳米供给不足的影响,东北大米价格又继续上涨,发往南方的稻米数量也有所增加。9月份,东北粳米价格在涨后的价位上基本稳定。9月中旬,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格为1900-194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880-2960元/吨;佳木斯地区普通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1880-192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760-2820元/吨。吉林省长春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格为1900-196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920-3000元/吨;松原地区收购价格为1880-192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900-2980元/吨。辽宁省沈阳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格为2050-210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900-2950元/吨;盘锦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格为2100-2150元/吨,普通大米出厂价格为2900-2950元/吨。
(二)上涨因素分析
展望2008/2009年度稻米市场,影响稻米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
1.生产成本推动。2008年国内外物价大幅提高,煤、电、柴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机耕、灌溉、农膜、种子等种稻物资费用进一步增加。据调查,2008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超过35%,东北水稻平均种植成本比上年约上升了28%。目前国内CPI指数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上涨趋势没变,尤其是PPI(工业品消费价格)指数走高,使得2009年稻米生产成本还要进一步提高,增强了稻米价格上升动力。
2.国际大米价格拉动和国内籼米价格推动。2008/2009年度,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虽然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但价格仍然高出国内大米价格较多,对国内大米出口和价格升高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2008年早籼稻收购价高开高走,中晚籼稻也维持在较高价位,与东北粳稻价格差距缩小,粳稻价格南高北低,也将推动粳稻米销量增加和价格上升。
3.政策支撑。为保护农民利益,阻止东北粳稻价格下跌,2007/2008年国家在东北首次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并将粳稻最低收购价由每公斤1.50元提高到1.64元,使东北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上了一个新台阶,“北粮南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东北稻谷库存过大的压力,使东北稻谷库存比上年期初有所降低,支持了价格上升。但相比之下,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仍然偏低。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关注东北新粳稻收购情况,并将根据情况进展,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
4.心理预期支撑。受物价和其他品种粮食价格上涨,种稻成本增加,早稻、中稻价格走高的影响,农民对今年粳稻价格上涨的期望较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粳稻米价格回升。据调查,今年吉林农民稻谷的生产成本约为1560元/吨左右,他们说如果收购价低于1800元就暂不卖。
(三)下跌和制约因素分析
1.供给增加。2008年国内外稻谷普遍增产,国内产消平衡节余增加,尤其是东北产区粳稻产量增幅较大,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充足的稻谷供给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打压作用。
2.库存偏高。由于国内稻谷连续5年增产,特别是近3年来的供大于求,使国内稻谷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粳稻库存更是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增强了稻米价格下跌压力。
3.出口增长困难。2008/2009年度,虽然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仍将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较多,但由于世界大米贸易量较小,我国粮油进出口还要受国家宏观调控限制,出口量难有较大的增长,影响了稻米价格走高。
4.农民和企业经营心态正在发生变化。7月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走低和国内物价回落,对农民和粮食经营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东北粳稻米近3年来的销售不畅,价格持续走低,使农民和粮食经营企业开始对粳稻市场状况有了现实认识,价格预期开始降低,减弱了价格上升动力。据吉林大米加工企业反映,如果国庆节后新稻收购价格超过1800元/吨,他们将不轻易入市收购。
5.铁路运输影响。6月末“北粮南调”结束后,东北粮食进关运输依然困难。从7月1日起,国家又将铁路运费提高0.02元/吨公里。2008/2009年度,由于铁路运输紧张和运输费用提高,一方面使东北粳米进关受到制约,导致东北粳米有时因外销不畅而出现卖稻难,价格下滑;另一方面增加了东北粳米在销区的销售成本,削弱了东北粳米在南方的竞争力。
6.政策的不确定性。2008/2009年度,由于东北和国内稻米继续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定局,政策取向就成为决定东北稻米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如果国家不出台支持东北粮食外运和提高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东北稻米价格将大幅走低,有可能又回到2007/2008年初的状态;如果继续控制稻米出口,也将对东北稻谷起到较大的打压作用。
(四)走势预测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由于2008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和东北粳稻产量都继续增长,尤其是东北地区稻谷产消平衡后结余较大,库存增加,南下受到铁路运力制约,2008/2009年东北稻米价格下降趋势增强。但受物价全面上涨、稻谷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大米价格低于国际大米价格较多、国家政策支撑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东北粳稻米市场价格整体上呈稳中有升态势,但增幅不会太大,不同时期价格也会有不同变化。从时间上看,进入2008年10月份后,由于新稻上市,南方对东北稻米需求减少,稻米供给压力加大,农民和企业都在观望等价,稻米购销活动减弱,东北新稻收购在新最低收购价和当前价位的支持下,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开高走,但比当前的收购价要有所降低,预计黑龙江、吉林、辽宁10-11月份的平均收购价分别在1800元/吨、1820元/吨、1850元/吨左右。12月至2009年春节前,由于企业经营需要和节前销售旺季作用,东北地区稻谷价格将有小幅上升,平均在1860元/吨上下。春节后,由于需求减少,粳稻米交易转淡,但稻谷的保管费用已上升,价格将大体保持在节前的价位上。5月份后,稻米价格将呈季节性回升,稻谷播种面积和前期生长情况将对稻谷价格产生一定影响。7-9月份,受南方对东北稻米需求的增强,稻米价格将呈上升趋势,稻米生长情况也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但在此期间,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或对东北稻米运输缺乏有效支持等,都将对稻米市场产生影响。
(作者:刘笑然 单位: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