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是变不变,看条件。就我国来说,13亿张口天天都要吃饭,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并不是“接轨”后就可以“随行就市”,粮食安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吃粮问题上一旦发生危机哪个国家都靠不住,我们粮食丰收时,他们卖给我们粮食,粮食歉收时,就甭指望他们能给我们“救市”!于是谁敢拿13亿人的吃饭问题来打堵?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就是粮食安全的“红线”!既然我们的粮食是靠自给自足解决,那么与现在“接轨”不“接轨”也就关系不大,何必现在要匆匆忙忙“接轨”?
热衷于现在“接轨”者好象有这样二种理由:
一是中国的粮价低于世界的粮价,有时相差好几倍,产销商便想方设法走私粮食,套取国家种粮补贴,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
笔者认为这个理由不成立。去年以来粮食走私甚为猖獗是事实,它与国际粮荒有密切联系,说明走私者与贪官一样都要抓住大捞一把的机遇,走私与要接轨不是因果关系,走私与腐败、与打击力度、与税收监管等才有因果关系。
二是与国际接轨,才能提高粮价,消灭“剪刀差”,才能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
笔者认为“剪刀差”(工、农业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倒挂)必须要消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要大大提升,但它不是单一的依靠提高粮价就能实现。改革开放30年来,粮价提升了十倍左右,“剪刀差”不但没动,还在扩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还在下降,撂荒地越来越多,说明单靠粮食涨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更不能拿它当做与国际接轨的借口。
农民增收才是目的!但只有把增收的条件与基础弄清楚了才能实现这个目的。
前几年国家几次提高了粮食收购价,结果农民还是没增收。因为它的增幅和速度赶不上CPI,更直接的原因是种子、化肥、农药、除草剂、饲料、灌溉水、电价等等的涨价都把提升的粮食收购价冲销了。
现在什么地方的蔬菜、果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能解决五分之一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但是没有化肥、农药支撑,田地里就收不上来。农资成本降不下来,光靠提高粮食收购价,农民还是增收不了。这里的降价空间其实大着哩,拿饲料来说,“希望饲料”的民企老板刘永好、刘永富兄弟已成了中国的首富,难道与利润特别丰厚没有关系吗?
以往的教训还有,粮食收购价每斤提高1角,城市销售价就会提高几倍,就是说粮价是被中间商炒上去的,农民得到的好处很少。因此管住中间商也是重要的。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篇大文章,这里与提高粮价无关的就暂不研究了。
我们还需看到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目前的中国粮价基本稳定完全关乎民众的信心。粮价年年都在上调,只要上调的幅度不是很大,能与居民的收入成正比,就不会因粮价的上调突然增加居民的负担。否则,只要高调的预期信息一发,不但很容易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居民不抢购粮食也才怪哩,到全面混乱的时候再限制价格或发粮票就晚矣。
因此我不是反对提高粮食收购价,而是希望结合中国国情温和提价,不要打与国际接轨的牌子。提高粮价,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还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统筹兼顾,
(作者:古洋斋 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