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明年粮价承压运行 下跌可能较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1-07  
     一、粮食价格近三个月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从今年7月份开始,国内粮食现货价格出现下降,国内粮食期货价格亦大幅下挫。

    现货价格方面,除小麦小幅上涨外,大豆、玉米、稻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大豆批发价格由7月份最高时的5450元/吨跌至10月份的3600元/吨,跌幅33.94%;玉米由7月份最高时的1710元/吨跌至10月份的1540元/吨,跌幅9.94%;早籼米由7月份最高时的2700元/吨跌至10月份的2650元/吨,跌幅1.85%;早梗米由7月份最高时的3100元/吨跌至十月份的3000元/吨,跌幅3.33%;小麦价格由7月份时候的1640元/吨小幅上涨到10月份的1660元/吨,涨幅1.22%。

    期货价格方面,因波动性更大,从7月份至今,大豆主力合约最大跌幅达41.44%;玉米主力合约最大跌幅20.44%,强麦主力合约最大跌幅达16.84%。

    二、粮价下跌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引发本次粮价回调的原因主要是:(一)国际传导(受影响主要为大豆价格);(二)粮食增产(各类粮食价格均受影响,尤其是增产幅度大的大豆);(三)需求趋缓(受影响主要为玉米、大豆价格)。

    (一)国际粮价下跌引发国内粮价回落

    在四类粮食品种(大豆、玉米、小麦、稻米)中,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最高,每年大豆消费量的70%左右需要进口来满足,大豆价格受到国外价格影响十分显著。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调,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现货价格亦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我国进口大豆的到港价已由最高时候的5250元/吨跌至3110元/吨,已低于国内的大豆现货批发价格(3600元/吨),这是引发大豆现货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二)粮食增产助推粮价回落

    我国今年夏粮增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消息,今年我国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全国秋粮已收获7亿亩,占应收面积的63%(10月7日农业部消息),今年秋粮再获丰收已成定局,初步估计我国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1150万吨,实现连续5年增产。粮食增产为粮食价格的平稳回落提供了保证。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今年增产幅度最大的为大豆,同比将增产37.52%,丰产促进了大豆价格的高位回落,玉米在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预计仍能增产2.43%。另外,9月份以来东北地区新大豆、华北地区新玉米的上市增加了市场供应,使得陈粮的交易趋于停滞,进一步促进了大豆和玉米价格的短期下跌。

    (三)大豆、玉米需求放缓引发价格回落

    大豆的需求主要包括压榨需求和食用需求,其中压榨需求占总需求的77%,食用需求占总需求的23%。由于前期大豆压榨利润良好,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在大豆价格高位时候从国外进口了大量大豆。在7月份之后,随着国内豆粕、豆油价格暴跌,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亏损严重,为了降低损失,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始有计划的停滞压榨,导致大豆需求放缓,引发价格回落。

    玉米需求中70%以上是用作饲料需求。但是前期由于生猪价格下滑和高热病在一些地区散发使得散养户损失严重,玉米需求疲软,禽类养殖需求虽然较好,但是前期小麦价格偏低,替代了部分玉米消费,玉米需求量下滑导致价格回落。另外受奥运会的影响,为了保证空气质量,北京周边省份,如辽宁,山东,河北等地的玉米淀粉深加工企业被迫停产,对当地玉米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明年粮价承压运行,波动难免

    (一)国际粮价高位回落,国内外粮食差价缺口消除

    国际粮价受累于金融危机和粮食增产,从7月份开始也出现大幅回落,且落幅要远大于国内。经过将近4个月的急跌之后,如今国际粮价已经回落到国内粮价以下,通过国际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压力已经基本消除,同时明年世界经济放缓、需求减少、供给增长的整体形势下,明年国际粮价再像之前一样暴涨的概率已经很小,明年我国粮价走势基本不会再受国际粮价的传导。这使得国内粮价上涨的动力大大减缓。

    (二)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粮食消费需求下降

    粮食的消费主要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其中口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4.8%,饲料粮消费占32%,工业用粮消费占10.8%。口粮消费我们认为明年不会有太大波动,而饲料消费因养殖业景气度下滑,明年可能面临需求下降的局面。明年养殖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生猪价格自今年3月创出高点以来持续下跌,特别是9月份之后跌势加速,而养猪成本居高不下,养猪利润下滑,农户补栏积极性受挫,明年生猪饲料需求会有所下降。这势必影响玉米、大豆等的价格走向。粮食的工业消费需求因宏观经济的放缓和对粮食工业产品(淀粉、生物燃料等)需求的萎缩,粮食工业消费需求下滑的可能性更大。我们认为明年粮食需求总体是下降的,这可能成为阻碍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三)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成本下降

    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以及下游需求的减少,化肥与尿素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国内化肥和农药行业面临的生产过剩局面明年也难以得到改善,随着宏观经济的继续放缓,明年可预期的范围内,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趋势明显。我们认为这也将使得粮价的上涨步伐受到较大阻滞。

    (四)明年我国粮食增产可能性仍较大

    在经历了过去的粮价飞涨后,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8年7月2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9月份,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10月20号,国家发改委较大幅度提高了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在很多产量大省,国家大幅度提高了明年农民的种粮补贴。从目前公布的秋种情况来看,明年粮食的播种面积呈现出一种增加的趋势。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17日,全国已播种秋冬作物3.57亿亩,比去年同期多播5600万亩,完成计划的51.7%,比去年快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明年如果不出现全国性的大自然灾害,粮食增产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将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供给,对粮价上涨带来压力。

    (五)国家调控政策支撑粮价不会大幅回落

    在调控粮价方面,我国政府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防止粮价过快过高增长,以避免整体的物价水平大幅波动;另一方面是希望粮价稳步增长,从而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避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以保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在不同的阶段和在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国家的政策调控选择上会出现侧重于其中一方面的情况。因此,在国家调控成为影响我国粮价的决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国家的的政策导向是我们判断粮价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上半年,为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抑制粮价的措施,其中包括:粮食的出口退税下调,国储粮食拍卖,在东北地区拍卖临时储备玉米等,这些措施对于CPI的回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时至今日,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内忧外困的宏观形势下,保增长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暖风频吹。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而后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提高了明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同时国储也暂停了持续一年多的玉米等粮食的拍卖。如果玉米需求持续低迷,国家放松粮食出口限制的可能性也将增大。最近中储总公司在东北三省一区相继启动了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临时收储计划,其中大豆收储150万吨,玉米500万吨,水稻400万吨,收购截至日期除大都是2月底以外,其余是3月底,从而保证农民有充足时间售粮。国家这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国家维持粮价稳定上涨的政策取向。我们判断,2009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国家仍将把维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政策选择的重要目标,这将使得粮价下跌空间也不会太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