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基层干群呼吁粮食最低收购价应实行浮动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9-27  
     记者日前在安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今年由于农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农业生产投入普遍较往年提高。国家虽然两次上调了最低收购价,但仍与农业成本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农民种粮效益不及往年,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基层农户和干部呼吁,目前的最低收购价已经难保种粮成本,亟须建立最低收购价浮动制,让最低收购价随农民种粮成本增长而适当浮动,保证最低收购价真实反映市场信号,发挥其稳定市场预期和指导市场的作用,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宣城市向阳镇向阳村,记者碰到家种两亩中稻的戴泽慧。与其他农民不同,今年戴泽慧从中稻栽种开始,就坚持不懈地给两亩地记成本账。算下来,他耕种的2亩地农资生产成本加劳动力成本达到1815元。

    戴泽慧告诉记者,他还算是“会种的”,因为他施用的是农家肥鸡粪而没用复合肥,农药也尽量少用,否则至少还要再加百把元。戴泽慧说,按照一亩地收1000斤稻子的好年景算,倒推下来,稻子至少要卖0.91元才能保本。而今年初国家确定的稻谷收购价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77元、79元、82元,显然不足以维持农民的种粮成本。

    采访中,向阳村的不少村民表示,因为这几年粮食价格始终涨不过农资成本,加上打工的工钱不断上涨,不少家有劳力的都调整了种植结构,少种粮食,以打工为主。村民赵四清说,他们这里过去都有种双季稻的传统,可是自打工赚钱比种粮划算开始,人们渐渐开始种单季稻了,双季稻至少减少了一半。而且“以前种一年粮食吃两三年,现在种一年够口粮,其他的就不种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在另一稻谷主产区芜湖县,县粮食局信息中心在全县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提高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成比例。其中,小麦市场收购价较上年增幅10.45%,而生产成本投入亩均增幅28.06%,高于价格增幅17.61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小麦亩均效益较上年下降49.75%。2008年芜湖县单季稻播种面积11.6万亩,较上年的11.9万亩减少0.3万亩,减幅2.52%。

    采访中,不少农户和基层干部认为,最低收购价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对市场粮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信号作用。因此,如果出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那么粮食最低收购价就不能发挥指导作用,形同虚设,不能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村民赵四清说,最低收购价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农民每年种不种粮、种多少粮都要看看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如果有一天粮价能涨到让农民在保本的基础上,还能赚得和打零工差不了多少的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就很高了。

    基层干部和粮食专家多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应仅是作为托底价和保护价,还应当起到指导价和标杆价的作用。最低收购价不应该一次定下几年不变,而应当根据每年农民的种粮成本和物价指数等变动,在保证农民保本并加上适当利润基础上测算得出的价格。这样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