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领涨农产品的大豆价格自7月初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出现了25%的跌幅。国际大米价格已经从高峰时的每吨120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600—700美元。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在密切关注粮价走势,必要时会考虑采取调控措施。”
大幅下跌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和国内粮油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发布的商务预报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已经从今年2月3日的135点回落至目前的120点左右,明显的下滑已经持续7个星期。
大连、郑州两个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均出现了25%左右的跌幅,大商所大豆期货自7月3日的最高点每吨5241元一路下跌至4000元。三大主粮虽然维持总体上涨态势,但涨幅明显缩小,缺乏上涨动力。
前述粮食局官员拒绝用“下跌”来描述当下的情形,认为现在对粮价走势作出判断还为时过早。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也曾公开表示,国内粮价仍有上涨压力。
不过,国际粮油价格下跌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大米价格已经从高峰时的每吨120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600—700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11月合约自7月初创下1636.6美分的纪录后,一路走低,日前跌至1200美分左右。
而在全球最大粮商美国嘉吉集团董事长彭国瑞看来,此前的粮油价格上涨进程已经结束。
“原来支撑粮价大幅上涨的因素出现了弱化的迹象。”中谷期货经纪公司一位专家说。这些正在减弱的因素包括供需实现平衡、国际油价下跌以及美元走强。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些还是支撑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因素。
粮食危机使农业重新回到了人们视线的中央。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王韧说:“绝大部分国家都加大了农业投入,现在的形势比较乐观,今年几乎所有国家的粮食产量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供需报道预测,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全球小麦、大米,连同粗粮和油籽,所有粮食品种都将达到创纪录的产量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进口国也出现大幅增产丰收,全球贸易量也会显著减少。”而国际贸易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际油价也已经从高峰时的147美元跌至120美元。这一方面会拉低粮食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会抑制生物燃料投资——这被指责为全球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
而美元走强也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起到了抑制作用。2008年7月以来,美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升值7.41%“根据历史经验,美元升值后,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幅度会超过货币价值的变化幅度。”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一位专家表示,最近出现的价格回调是一件好事。“此前的粮价是有泡沫的,并没有准确反映粮食的价值。”他认为,大量投机资金放大了粮食价格,但它们的撤退是不可避免的。“泡沫迟早要破灭,粮价早晚要回归真实水平。”这位专家说。
两难的调控
尽管国际市场粮价下跌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但在专家们看来,国内粮价更多的是取决于政府的调控方向。
“单纯地分析供需是否平衡是不够的,在中国市场上,政府才是粮价的决定者。”吉林粮食集团一位人士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也认为,“关键还是要看政府的态度”。
对此,前述国家粮食局官员表示:“政府还是希望粮价能够保持稳定,不愿意看到粮价大涨大跌。”他表示,“如果波动超出了容忍的限度,政府肯定要出手干预。”
这位官员拒绝透露政府容忍的限度范围,也不介绍可能的调控手段。“这两个问题是宏观调控最敏感、最微妙的核心问题。”国家粮食局系统的一位专家说,“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农民和消费者都得保护,这对政府的调控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的粮价调控必须要在炙热的宏观经济和脆弱的农业系统之间做出选择,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处在通胀的威胁之下。今年2月份CPI一度达到8.7%。在一些专家和官员看来,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动力。因此,控制粮食价格过快增长一直是宏观调控的基调。为此,中国政府不仅叫停了绝大部分的粮食出口生意,而且密集抛售国家储备粮平抑市场需求。
这些努力取得了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CPI仅为6.3%,食品类价格涨幅趋缓被认为是CPI增幅走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月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仅为14.4%,而2月份CPI达到峰值时,食品价格涨幅达到23.3%。
但是,现在需要注意粮价下跌的风险了。“粮价下跌肯定会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产生影响,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上述专家说,“而这正是高层最担心的。”
业内人士估计,一个可能的调控手段是提高最低保护价。2006年年底中国粮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宏观调控部门此前大规模托市收购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处处长唐铁军7月底公开表示,一些粮食主产区已经申请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有些主产区甚至明确要求,希望国家在明年最大程度地提高粮食收购价。”
前述吉粮集团负责人则认为,国家应该适时放开粮油出口,以便进一步缩小国际与国内粮食价差。目前小麦、玉米等主粮价差大约在40%。在这种情况下,“放开进出口贸易,可以对国内市场产生明显的抬升作用。”
但上述这些观点显然还缺乏共识。前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对于抬高粮价保障农民增收的逻辑就表示怀疑:“农民究竟能从价格上涨中获利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边际收益是非常低的。相反的,农民更容易成为粮价上涨的受害者,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传导到所有其他产品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