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斤,也就是500万吨,是个大数目。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粮食产量为50150万吨。也是说,吉林要增产出全国1%的粮食。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据报道,《规划》预计总投资为260亿元,将在东北地区建设十大工程、29个项目,主要包括水利枢纽、大型灌区、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良种培育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害预治及生态保护等。从经济效益来看,这些工程建成后,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可比目前净增加100亿斤。按现行价格计算,年均可实现产值75亿元,年净收入22.5亿元。粗略计算,10多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但是,我们还需要关注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可能面临的流通难题。今年5月1日至6月30日,铁道部集中两个月时间抢运东北地区1000万吨粮食出关,最大限度解决东北粮食外运难问题。其中5月1日至31日,铁道部在一个月时间内,突击抢运了东北粮食620万吨。为确保突击抢运任务按期完成,铁道部从全国铁路调集大量棚车、空敞车、重车和机车支援哈尔滨、沈阳铁路局,为抢运粮食提供了充足运力。可以看到,这样的措施,只能是临时的,而且是短期的。不久之后,新增的粮食又将大大增加铁路方面的压力。
同时要看到,因为粮食的体积大、利润低,几乎决定了粮食只能通过运费相对低的火车运输,包括公路运输在内的其他运输方式帮不上忙。
由于经济的发展,一些耕地变成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目前,我国稻谷、小麦(1995,-13.00,-0.65%)、玉米(1874,-7.00,-0.37%)和大豆(4904,-46.00,-0.93%)等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已经出现了错位分布,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传统南粮北运局面变成了现在的北粮南运。同时,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而这次要求吉林省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他地方已经少有潜力可挖。而现在的粮食产地,由于地价便宜,所以种地;由于地价便宜,所以也储存粮食。当然,再便宜的仓库,储存的成本总是高于农户自己的,所以在经济因素的主导下,粮食很难通过仓储达到调控的目的。造成了粮食价低的时候,不能向外运,只能本地储存,一旦价格突然上升,又运不出去的两难境地。
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东三省已经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局面下,应对全国的粮食流通渠道给予更大的关注。在硬件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加强铁路建设,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比如“入关”,东北的所有火车必经山海关和隆化,在这两个节点上,运力相当受限。但在《铁路“十一五”规划》中,东北地区的货运线路建设基本是空白。而“软件”方面,我们应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健全储备粮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