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加大各国通胀压力
在国际粮价高涨的情况下,农户种植热情空前高涨。据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全球2008-2009年度小麦、玉米、油料的预期产量和库存均再度调高。市场预计,整个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将迅速上升。
然而,即便供应如此快速增加,但是考虑到国际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全球粮食供求形势依然偏紧的局面仍将持续。截至2008年6月,相对于年初,国际小麦、大豆、玉米分别上涨58.60%、113.18%和68.97%。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表示,2009年至2010年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因产量提高而出现小幅下降,不过总体上看,粮价高企的局面会持续到 2015年左右。而且在全球通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2008年下半年全球粮价再次大涨已难以避免,预计上升幅度可能在10%以上。
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给各国带来沉重的通胀压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MSCI新兴市场指数(摩根史坦利公司于1987年底编制)成员的25个国家的平均通胀率,已经从2007年1月的3.4%上升到2008年4月的6.4%,而这25个国家里,已经有九个国家的通胀率冲过了10%的消费者心理防线。
国内粮价稳定利于熨平CPI涨幅
在这一轮国际粮价大幅飙升的时候,中国实行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以及充足的储备,阻断了国际市场向国内的传导通道,保持了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
中国的粮食供应充足是价格不会快速上升的基础。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7年底,粮食产量超过5000亿公斤,而国内粮食消费量5100亿公斤左右,基本能够自足。由于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获得丰收,近年国家粮食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