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6月26日人民日报消息称,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农业投入,安排127亿元资金,比上年增加10.27%,计划将265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
不少业内人士预期,这一形势将有利于抑制粮价上涨和放缓CPI涨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制造较好的机会。
不过,期货市场对此信息却反应冷淡,产量增长这一利空消息并没有引起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下降。截至记者发稿的6月26日,农产品反倒出现了小幅上扬,包括夏粮主要收获品种小麦和油菜籽。
上海中信期货分析师王西昂认为,之前市场早有对夏粮增产的预期,这个消息基本上已被市场消化,而国内外农产品不断扩大的价差将对国内的农产品产生支撑。
此外,随着原油、成品油、电等各生产资料的价格高涨,中国各地的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和地租等成本也不断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大连商品交易所实地考察的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种植成本综合计算,今年黑龙江大豆的成本价反倒会比去年上涨23%。
外盘因素或冲抵增产利空
“第五年增产”,尽管目前各省市的夏粮产量统计具体数据尚未出炉。但这一形势已基本明朗。来自农垦系统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农垦系统夏粮总产量比上年增长8.3%,油菜籽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1.3%。
供应量的增加并没有引起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价格下跌。王西昂认为,尽管这一消息对市场来说利空,但来自国际粮食价格的压力使得农产品下跌的空间十分有限。据他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一斤大米的价格在6元以上,而国内市场上大米的价格还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国内外的大米价格相差4倍;国内玉米也比国外约便宜25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