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食危机”席卷全球 粮价上涨为哪般?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5-13  
     继去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之后,近两个月来,以大米紧缺为代表的全球粮食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是以“沉默的海啸”来形容粮食价格暴涨,认为这是该组织成立45年来所面临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并预测这场危机将使全球一亿多人口深陷贫困之中。

    那么全世界的粮食供给真的不够了吗?这场危机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又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呢?

    近段时间以来,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民众只能每天从国营粮店限购3公斤大米。在印度,加尔各答的民众举行大罢工以抗议粮食涨价,在埃及,开罗的民众因哄抢粮食致使数十人在骚乱中死亡……

    似乎一夜之间,全世界的大米突然不够了,粮价突然涨了起来。毕竟,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价格直接影响人们的基本生存保障,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来说,大米价格暴涨,直接将他们置于潜在的饥荒之中,并将引起更为严重的社会动乱。

    粮食涨价 穷国遭殃

    粮食价格的暴涨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过去一年里,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至少30%,而大米的价格更是由原来的1公斤20卢比(3.39元人民币)涨到现在的40~50卢比。印度有11亿人口,其中近三分之一生活费每天不足1美元,大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将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为缓解大米价格继续上涨,印度政府宣布自4月1日起停止大米出口。

    在东南亚主要粮食进口国菲律宾,出现了严重的大米抢购潮:马尼拉大约400家“国家粮食署”授权出售大米的“国营粮店”门前,天天从一大早就排起了等候购米的长队。但由于国际粮价上涨导致供应不足,“国营粮店”经常无米可卖,近几周来更是每周最多营业三天。据了解,在“国营粮店”出售的平价大米,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人民币3.05元),而自由市场上供应的“商业大米”价格最近飙升了8~10比索,最低也要卖到每公斤30比索,有的甚至高达50比索,两者价差极大,连中等收入人群都和贫困家庭挤到一起争购平价大米。

    不但大米进口国的人民买不起米,大米出国口的人民同样买不起。泰国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每年有超过900万吨的各类白米和香米漂洋过海,流入世界市场。然而受到米价上涨的影响,连泰国这个向来以“水中鱼吃不完,地里米吃不尽”的国家也受到波及。事实上,年产大米2000万吨的泰国并不缺米。泰国政府官员也强调目前米市的混乱并不是因为大米紧缺,问题出在国际市场上米价不断飙升,导致泰国出口环节出现混乱,米商宁可将米出口也不愿在国内售卖,甚至故意大量囤积不售,导致米市原有的供求链被破坏,进而导致国内大米价格的被迫上涨。

    除此以外,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本身就由于社会动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存在粮食紧缺的情况,如今的全球粮食涨价风潮更是在其伤口上重重的撒了一把盐,制造了更为严重的粮食危机,让许多低收入人群成了食不果腹的难民,并引发了连锁社会问题。

    在非洲,索马里反常的天气带来的暴雨和持续的战乱造成该地区粮食大量减产。在西非情况最为严重的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乍得和塞拉利昂等国,许多人因为饥饿而被迫离家出走沦为难民。而在喀麦隆,今年2月因粮食危机引发的骚乱夺走了40人的生命。

    在亚洲,朝鲜、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也因为史无前例的洪水造成了上百万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此起彼伏的冲突和不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数十万的人民逃离家园,根本无法组织起必要的粮食生产队伍。

    在中美洲,由于受2005年下半年暴风雨的袭击影响,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依然脆弱,还需要更多的粮食援助。其中海地、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等国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骚乱,海底米价今年前三个月已爆涨50%,其国内骚乱已造成数十人伤亡,甚至包括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

    联合国呼吁全球行动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预测,目前需要粮食援助的穷人新增大约1亿,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正越来越大。面对大米涨价引起的愈演愈烈的社会动荡,联合国也坐不住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下旬在第12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贸发大会)上明显表示,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对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各国应该行动起来,尽快解决这一危机。他说:“过高的粮食价格削弱了国际社会在对抗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上的努力,并在部分国家引发了社会动荡。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对农业的投资,并进一步开放农业产品交易系统”。

    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潘基文呼吁确保各国贫穷阶层粮食的正常供应。他警告说,粮价危机还将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政治稳定。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一危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会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表示,在粮食短缺时,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孩子。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的因素,其中主要的一条因素是营养不良。这还是在食品涨价之前。而粮食一涨价,一个苦苦挣扎度日的家庭首先从购物清单上削减的往往是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奶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对儿童的健康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因此,潘基文呼吁各国采取果断措施,使那些最贫困的人口也有能力购买食品。而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发布了一个“特急救济呼吁”, 正在筹集7.55亿美元资金以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应对粮食上涨的危机,使之能维持日常粮食供应。

     粮价上涨为哪般?

    提到粮食危机的根源,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因为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增多,还有土地沙漠化严重导致耕地减少。这种异常天气频繁和耕地大量减少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农业生产,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产粮国的收成今年都减少了。

    不可否认,人类历史上历次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然而如今的世界粮食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

    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但粮荒仍不时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关键在于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据统计,在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同时,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大量囤积储备粮。上世纪60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0.9天,美国更高达103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粮食储备不经济、无必要,导致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并最终出现“粮食危机”。

    更多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对粮食危机负有重要责任,它们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加剧了世界“粮荒”,如为了应对油价高涨,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结果大量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大量的农田不再耕种稻米而改种玉米等价格更高的经济作物。

    “将粮食作物转化为燃料是对人类的犯罪”,这样的声音超过了美国倡导的“发展生物能源”、建立“乙醇欧佩克”的声音。事实上,美国本身就是世界头号能耗大国,已有分析人士担心,生物能源的普及,将让美国人再次忘记节约,汽车等能源消耗品“与人争粮”会使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而美国和巴西等粮食出口大国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农作物的比例日益升高,将直接导致世界粮食的供需失衡,进而扭曲粮价。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粮价的暴涨最终还是会损害到美国自身的利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曾不无遗憾地表示,“我们的星球有充足的资源,并且我们已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有能力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地球上60多亿人口的健康饮食需求,但我们却由于短视而没有这么做,以至于今天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

    不管怎么说,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危机已经来临的时候,我们更是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