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的上涨当然也是粮食供需紧张的一个反映,在CPI高企的背景之下,控制粮价又有着反通胀的意义。但如果片面的将粮价上涨与粮食危机等同,以为将粮价控制之后便自然地解决了粮食危机就是一个错误的判断,甚至这一判断还可能引起危机扩大的后果。
供需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但价格上涨并不能完全看作供需情况的变化。我国2007年取得了历史上第四位的粮食大丰收,现阶段我国并不存在粮食短缺现象。但粮食价格却一直处于高位,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这种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本的上涨造成的,原油价格的上涨推高了与农业相关的化肥、农药、塑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种粮成本大幅提高。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仍上涨迅速。
现在,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关注前所未有,各项政策纷纷出台,这些政策中又以平抑粮价为多。农民在面对下游价格无法提高、上游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是必然的选择,更不用说扩大生产、提高供给了。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和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钟普宁就表示,当前控制粮价政策,可能会造成一年之后粮食供给不足。所以,在补贴没有跟进的前提下,一味压粮价并不会阻止国际粮食危机扩散到国内,反而可能促其恶化。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价格只是提前释放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如果仅仅关注于价格指数的稳定,那么可能在一年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价格危机了。
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不仅是促进供给的有效方法,对于遏制粮食非正当需求也有重要作用。此轮国际粮价的上涨,发达国家生物能开发受到的指责颇多。舆论认为,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生物能的盲目开发,才导致了粮食危机的产生,更有声音惊呼“汽车与人争粮”。在新能源开发上,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能就是一个误区。资料显示,目前地球上每年消耗的能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每年所能接收到的太阳能,所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生物能都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但在原油价格飞涨、粮食价格处于低位的背景下,用粮食生产燃料成了粮食厂商的有利可图的项目。因为生物能的发展,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的粮食出口大幅减少,直接诱发了世界粮食危机。
人为的控制国内价格,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将会刺激国内粮食企业将粮食出口到国际市场。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尽管很多国家都出台了针对粮食的限制出口规定,但通过价格手段自动调节将更为有效。
对通货膨胀的恐惧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应该赞同将防通胀置于核心地位的管理理念,但在粮食问题上,通货膨胀的恐惧并没有粮食短缺所带来的危机更大。我们现在的粮食丰收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农业税收政策改革的效果延续,如果在粮食价格上不能弥补上升的成本,粮食危机可能在潜伏一年之后真正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