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上涨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引发了全球各地抢米风潮。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内粮食供给较为充足,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能力较强,我国粮食价格暴涨的动力基本不存在。
中信证券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粮食供给非常充足,市场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从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情况来看,昨日竞价销售的最低收购价稻谷49.34万吨,实际成交6.60万吨,成交率仅13.38%。据了解,进入2008年,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中竞价销售中央储备玉米流拍比例相当高。在昨日计划销售的32万吨玉米,仍然全部流拍。类似的情况在小麦、稻谷市场中也存在。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表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1倍。中国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去年超过1万亿斤,今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由于自足率超高,中国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形成基本隔绝状态。摩根大通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很低,去年全国进口大米与大米总消费之比仅为0.3,而小麦进口比例非常低,且集中在个别品种。国内食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实际上被“夸大”了。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是另一番景象:除国际大米价格创新高外,3月份,国际小麦价格也在多个交易日创出历史新高,在4月份,国际玉米价格也迭创新高。
“大米价格自去年3月至今年3月一年时间里,升幅高达66%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日前的报告中指出。该报告以各国主要的出口品种为基础统计计算出,全球米价指数(以1998至2000年为基数100)已从2007年的130上升到目前的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