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春后气温持续偏高,光照充足,降低了土壤水分,促进了麦苗恢复生长;光、温、水组合利于小麦生长。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苗情调查,目前我省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且好于去年。
一、小麦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分析
目前,安徽省小麦普遍拔节,并陆续孕穗。由于该省小麦适时适墒播种,出苗整齐,冬前的气象条件利于小麦分蘖并形成壮苗越冬。越冬期的大雪低温天气虽导致部分小麦受冻,但小麦由于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低温减缓了小麦旺长的势头,改善了小麦群体结构。积雪导致农田水分过多,部分低洼田块出现渍害,影响小麦根系生长;但充足的底墒为晚弱苗在气温回升时追施返青肥、拔节肥提供了良好的溶肥条件,为春季小麦快速生长打下较好的底墒基础。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较快且持续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降低了土壤长期过湿状态,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基本能满足小麦在拔节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适宜的气象条件及适时的田管,促进了苗情转化,前期受冻的麦苗基本恢复生长,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苗情长势总体较好。春季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沿淮淮北部分地区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
二、小麦苗情调查
据安徽省农委发布3月18-21日的小麦拔节期苗情监测信息:从32个小麦主产县(市、区)调查,旺苗比例为4.3%,一类苗比例62.6%,二类苗比例为27.5%,弱苗比例为5.6%。与上年同期相比,旺苗比例减少0.2个百分点,一类苗比例增加10.4个百分点,二类苗比例减少8.8个百分点,弱苗比例减少1.4个百分点,苗情好于上年同期。
3月27日,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业务人员通过对沿淮寿县小麦的实地调查,田间土壤湿度在60-80%之间,大部处于适宜状态;早播小麦进入孕穗,总体长势良好。
三、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利用2008年3月23日MODIS卫星资料,计算我省叶面积指数LAI,对麦区冬小麦拔节期苗情长势进行监测。通过分市(县)植被长势监测统计结果显示,淮北冬小麦种植区(涡阳、蒙城、利辛、临泉、濉溪等10个县市)一类苗比重都在50%以上,淮北总体上一类苗比例为50.8%,二类苗比例为31.7%,三类苗比例为17.5%;沿淮总体上一类苗比例为38.3%,二类苗比例为47.9%,三类苗比例为13.8%,其中,阜南、凤台2个县市一类苗比重都在50%以上,反映我省麦区冬小麦长势较好。
四、天气趋势与农事建议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最新预测:2008年4月全省降水量正常略少。月平均温度全省接近常年或略高,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极端最低气温淮北和本省山区2.0~4.0℃, 其它地区4.0~6.0 ℃。月内影响我省的主要冷空气过程有3次,大致出现在上旬前期、中旬中期和下旬后期。
目前,正值小麦生殖生长期,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是夺取小麦丰收之关键。据此建议:
1、春季渍涝灾害是影响我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淮河以南地区,要切实做好清沟理墒工作;对低洼田块要深开外沟,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疏松透气性能,促进作物根部发育,为作物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2、进入4月份后,冬小麦陆续转入孕穗抽穗后的生殖生长阶段。目前,苗情总体长势较好,但仍要采取必要措施,对2、3类苗要酌情施肥,以促苗情转化升级;对田块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小麦生长嫩绿、旺而不壮的麦田,要及时进行化控,严防旺长;并酌情补施钾肥,以防后期倒伏。
3、淮北地区2月份以来无明显降水,光照充足,农田蒸发加强,部分地区旱情显现,4月份降水仍偏少。因此,北部要适时浇灌,补充农田水分,以满足小麦在生长关键期对水分的需求。
4、4月份安徽省气温变幅仍较大,各地要注意晚霜冻对小麦的威胁。做好霜冻防范及灾后补救工作。另要谨防后期可能出现的干热风灾害。
5、随着小麦拔节和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多发期。当前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兼治红蜘蛛、蚜虫。对纹枯病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进行防治,重病田块隔7-10天补治一次。认真抓好小麦红蜘蛛、锈病、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