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远高于安全线
记者: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国外有人说“世界粮价飙涨是由于中国大量进口粮食造成的”。请问,您是怎样看的?
丁声俊:近年来全球市场跌宕,粮价飞涨,引起普遍关注。每当世界波动、粮价上涨,国外总有少数人散布“中国粮食威胁论”。13年前有人渲染“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近来国际上又有人重弹“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老调”。这是与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完全相悖的错误看法。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世界:中国不仅不是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推涛者,而且是重要的稳定因素。近年来,与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和储备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供求平衡,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充裕,粮价也仅是温和性、结构性上升。从2004年到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依次达到: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增长。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目前粮食储备情况。
丁声俊:与粮食连续增产相适应,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加。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35%,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高粮食自给率,始终在95%以上。尤其是,除大豆以外,中国的谷物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成为谷物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净出口谷物285万吨。2007年1-11月份,中国净出口770万吨。2007年12月份,中国净出口小麦粉13.35万吨,折合小麦原粮14.83万吨。国外少数人重弹的“老调”不攻自破,是完全违背实际的。
-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节
记者:中国粮食供求是否存在缺口?现在,中国每年还进口一些粮食,这出于何种原因?
丁声俊:目前,中国粮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在粮食供求平衡中,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是主要内容,是居民食用的主粮。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谷物连续增产。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谷物总产量依次增长到40132.7万吨、41739.8万吨、43252.1万吨,预计2007年还将超过2006年谷物的总产量。这为保证居民口粮供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谷物产需平衡有余,不存在缺口。
不错,中国每年都进口一些粮食。如前面所说的,2006年,中国出口谷物645万吨,进口谷物360万吨。2007年1-11月,中国出口谷物915万吨,进口谷物145万吨,进口这些谷物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品种调节,这在世界各国和粮食贸易中都是正常的。例如,进口一些专用优质小麦,与国产小麦搭配加工专用面粉,以制作各种特殊食品。另外,由于中国大豆榨油消费量和食用消费量快速增加,而国内大豆总产量下降,致使产需存在缺口,需要靠进口平衡。所进口的大豆中,相当大部分是用作合资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的油品部分又销售到国际市场上。
-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
记者:中国目前粮食总产量已达到50150万吨,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粮食已经“过关”不存在压力?
丁声俊:你提的这个问题具有前瞻性,很需要关注。应该从两方面作出客观回答。一方面如前述,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储备充裕,市场行情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中国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这是由中国人口众多和资源约束的基本条件决定的。
展望未来,中国有“五个不会变”:人口逐年增长不会变;土地逐年减少不会变;城乡居民生活改善对粮食的需求量逐步增长不会变;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会变;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全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换言之,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警钟长鸣,不可放松,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5亿吨总产量的基础上继续稳定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