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全球的稻米市场呈现消费量大于产量,库存数量萎缩的态势,这种情况从2002年就开始有所现形。2007年,我国稻谷进口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趋势,宏观经济对07年稻米进口价格仍然起主导作用。07年的国际大米出口市场泰国一支独秀,其报价优势地位相当明显。预计08年大米进口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一、进出口市场分析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共进口大米471531吨,同比降低34.4%。共出口大米1325941吨,同比提高7.1%。
从1993年以来的大米进、出口数量分析(见图9),进口量基本上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而出口量没有一定规律,1997-1999年出口量比较大,均超过了400万吨/年,而之后逐年下降,到2005年之后稳定在80万吨左右。进口量的增长主要与我国对高端大米的需求增长有关,出口量的表现则是与国内稻谷库存和供求关系状况,以及相关政策有关,加之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均与价格的关联程度并不高。
目前,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我国籼米在国际上都不具有竞争优势,粳米还稍好些。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实行大米出口配额制度和临时出口关税附加(20%)政策,我国稻米出口的竞争优势更小。
预计2008年大米进出口数量将保持稳定,或略有降低。
二、宏观经济影响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国际收支仍存在大额顺差、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和人民币相较美元仍存在着较大的升值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上国际资金将为国内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流动性,我国经济在2008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势头。2007年实行的多项紧缩政策在2008年会逐步显现效果,对通胀或CPI指数应有一定的压制效用。
从国际的情况来看,全球性的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正在引发其它国家的一系列反应,并加剧了全球通胀的压力。不少国家,尤其是对美元联系汇率的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减少损失,则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继续维持他们低估的汇率,这样更是加剧了全球性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综合宏观经济层面的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2008年多空因素均有,但多方力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强势,不断上涨的CPI指数将不可避免地推高稻米价格。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品种的稻米,在总体平衡且略有盈余的供求大环境下,2007年稍高的稻米价格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推动,至于2008年宏观经济如何推动稻米价格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目前还不好做出估计。
三、国际市场分析
由于全球大米消费量自2002年以来一直大于产量,当年产不足需,库存数量不断萎缩,致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走强。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的预测,2007/08年度世界大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2亿吨高产量,但仍然比消费量低了将近350万吨,库存7220万吨,比上年同期降低340万吨。受全球结转库存紧缩和产量不振的支撑,加之运费上升,国际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加,国际大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出于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大米出口国纷纷采取限制大米出口或增加大米出口障碍等措施,刺激大米价格不断走强;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大米供给紧张,大米进口国则采取降低进口关税、设置专项补贴等措施,吸引大米进口,降低国内大米价格。2007年下半年之后,越南首先退出国际大米出口市场,其后不久,印度也基本退出。此后,国际大米出口市场基本只有泰国一枝独秀,其报价的优势地位相当明显。
上半年,泰国100%B-5%大米FOB报价稳定,一直维持在320-350美元的价格区间。9月份之前,市场普遍预计泰国大米出口报价在新米收获后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届时进行批量订货。但是,进入9月份后,并没有出现价格回落,而是不断上扬,于是需方纷纷入市抢购,导致第四季度国际大米价格飞涨(见图10)。需求旺盛以及泰铢汇率走强,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将会持续走强。
同时,由于国内、国际大米价格不断走高,进口国大米需求强劲,泰国出口商签订新合同时普遍谨慎,可以预见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在2008年将会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