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超3%警戒线,7月份CPI同比上涨5.6%,8月份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新高。通货膨胀正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今年CPI的上涨主要表现为食品及粮食类价格的上涨,而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不到1%,因此很多人将本轮CPI的上涨归结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下半年CPI的上涨幅度将取决于秋粮的收成。粮价一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那么粮价与CPI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造成目前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的粮价到底是高还是低?
笔者考察1994-2006年间的CPI与粮价数据发现,1994-2006年这13年中,粮价有7年上涨,而在粮价上涨的7年中,CPI都无一例外地上涨。而粮价持续下跌的6年中(1997-2002),CPI却有三年是上涨的,并且在CPI下跌的年份,其跌幅也是小于粮价的跌幅的。人们常说粮价是“百价之基”,由此观之,这个说法也许在粮价上涨时更为贴切。
这种“随涨不随跌”使得政府在调控粮价时,注意力往往放在粮价上涨上。因为粮价上涨的时候,社会上的物价也会跟风上涨,从而经济面临通胀的压力。社会的舆论导向也是关注粮价上涨远远多过关注粮价下跌。1997-2002年长达6年的下跌中,一些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跌幅在50%以上时,媒体却表现沉默。然而2003年10月底以及2006年11月粮价突然上涨时,粮食却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从政府到社会舆论的这种不对称关注,使得粮价长期内“能屈不能伸”。粮价跌时少人问,涨时天下惊。
虽然本轮CPI上涨有粮价上涨的因素,但是1-7月粮价的上涨幅度仅为6.3%,CPI上涨幅度为3.5%,而2004年粮价上涨26.4%时,CPI也仅上涨3.9%。由此可见,目前的CPI上涨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粮价上涨。一句话,粮价上涨是表象,不是原因,我们需要寻找真正的幕后推手。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粮价走高?
是粮食生产出现了问题吗?非也。夏粮生产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的连续4年增产,至于早稻,农业部认为是持平或略增,唯一的变数是秋粮。而秋粮的变数又仅体现在晚稻的收成上,因为作为秋粮的玉米几乎不可能减产。显然在其他主要粮食品种都增产或平产的情况下,晚稻即使减产也并不影响今年增产的大局(晚稻产量不到粮食总产的1/5),因此粮食生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是受全球高涨的粮价影响吗?这也是官方对此次粮价上涨的一个解释。笔者认为有可能,但是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国际之间粮价的相互影响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而中国粮食国际贸易量占国内年消费量的比重是很小的。2006年中国粮食进出口总量为969万吨,仅占当年国内消费总量的1.9%,这样小的比例显然难以对国内粮价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们比较一下国内外粮价的表现。以2007年9月6日的收盘价计,美国芝加哥小麦价格同比上涨了96%,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41%,而国内郑州强麦价格同比上涨了26%,大连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5%,上涨幅度显然不能与芝加哥同日而语。这表明国内粮价的波动受国际影响并不大。
笔者认为本轮粮价的上涨真正的原因是粮食库存连年减少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下降。
有人可能会问,粮食连年增产,库存怎么会连年减少?原因很很简单,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是仍然是产不足需,因此库存是逐年减少的,而逐步减少的库存推高了粮价。这也是业界的共识。国内粮食库存不断减少既有产不足需被动减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有政府利用国际贸易出口主动减少的原因。笔者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推算出,2000年-2006年间,中国除了2004年净进口了496万吨粮食外,其他6年,共对外净出口了5429万吨的粮食;2007年1-7月,粮食累计净出口仍达536万吨。在粮食连年产不足需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决向外净出口粮食,这表明我们的粮食前期库存实在是过于庞大,这也是粮价在2003年之前长达8年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政府通过这种积极的增加出口、降低库存战略,促使了粮价的回升。可以说2003年底以来的本轮粮价上涨是伴随着国内粮食库存不断减少发生的,但是这种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积极追求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轮粮价上涨有强烈的政策主导痕迹。
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导致粮食成本上升。近五年来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上升23.9%。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来源多元化,造成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当一个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多年来处于低水平的时候,产业产品的涨价将成为必然。这一点是8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人民日报》上答记者问时,提到的当前粮食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承认了这一点,就相当于承认了不是粮价上涨导致了物价上涨,而是物价上涨导致了粮价的上涨。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粮价的上涨,那么尿素、柴油、农膜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说明什么?说明社会上的整体物价走高。
因此要想给高烧的CPI降温,就不应把目光盯在粮价上,真正应该担心的是目前的粮价是不是涨过了头,有没有人为炒作的因素。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粮价的上涨还是正常的,幅度并不大,社会上并没有出现历史上粮价高涨时的抢购现象,这说明目前的粮食价格水平是能够为社会所承受的。
实际上,如果将2003年10月视为本轮粮价上涨的时间起点,那么经过近4年的震荡上扬过程,目前稻谷、小麦、玉米的价格水平基本接近1995年的水平。12年过去了,粮价仅仅达到当初开始下跌的起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目前的物价水平是12年前的144%,也就是说12年间,物价上升了44%,而粮价上涨的幅度为零。试问目前的粮价水平,高还是不高?
(作者:胡 锋 单位:华南粮食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