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角度上看,今明两年,国内小麦供需基本平衡,是不支持小麦期现货价格暴涨的。在短期内,小麦基本面的剧烈变化(比如干旱天气造成小麦减产等),可以造成小麦价格的大涨大跌。但小麦价格,特别是期货价格的涨跌并不一定是由于供求基本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期货价格的上涨是不可以反推出小麦基本面供应紧张的。实际上今年我国小麦供求依旧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由于去年政府在小麦主产区实施了最低价收购政策,稳定了小麦价格,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我国的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单产连续四年增加,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的水平。去年和今年的最低价小麦政策的实施,又使国家掌握的大量粮源,仅中储粮收购的可统计的库存数字就达到5000万吨左右。今年的"藏粮于民"的政策导向又使得社会库存得到极大充实。如果因为国际小麦供求紧张就联想到国内小麦一定供应不足是不客观地。需求上看,人口的刚性增长的确会造成小麦消费数量的增加,但是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对小麦的直接消费应该是呈现减少趋势。二者相抵,小麦的消费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小麦的饲料消费量依旧偏低,工业转化也维持在较低水平。小麦出口不论从政策上还是从小麦品质上看,都不可能大量实现。因此,小麦需求仍然会保持大致稳定,不存在大幅度增加的因素,今年的小麦供需不会出现问题。当然,期货是对未来的预期,反映的是未来的供需,但明年小麦一定会供应紧张吗?那也未必。目前小麦主产区黄淮地区已经进入秋冬播季节,较高的价格、最低价收购政策依然会刺激农民增加或稳定小麦播种面积,虽然油菜籽、棉花价格也出现上涨,甚至涨幅大于小麦,但易播易收、田间作业相对较少的优点是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这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的情况下,种植小麦依然是不错的选择。近几年来,农田基本建设日益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大有提高,加之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力度加大,如果播种面积能够增加或持平,明年国内小麦极有可能实现第五年丰收。
但是完全用小麦的供需基本面来理解和分析近期强麦期货的上涨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会南辕北辙。其他粮油品种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忧虑,以及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是推动强麦期货价格上涨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几个月来,以猪肉为首的食品价格大幅度飙升,导致国内CPI指数连续创出新高,引发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忧虑。与此同时,大豆、豆粕、豆油、菜油等粮油品种期现货价格在外盘的引领下大幅度上涨,使得与小麦的比价失衡。这种情况就象股市一样,在大盘翻番的情况下,连最弱的垃圾股也会被拉起来。牛市之下,安有弱股。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资本市场上,是严重的流通性过剩,虽然央行连续采取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加以调控,但效果不太明显。楼市、股市依旧在延续着牛市神话。庞大的资金也开始不断涌入期货市场,使狭小的期货池塘水位上升。强麦作为一个"小盘股",相对的低价格使其投资价值凸现。8月底以来,强麦期货连续增仓放量,单合约成交量一度达到百万张之多,单月持仓量突破20万张,说明资金入驻强麦期货是比较明显的。在充裕的资金关照下,强麦期格跟随粮油板块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理解商品价格,就是钱与货的比价问题。货多钱少,货不值钱,钱多货少,钱不值钱。如果目前真的如部分专家认为的国内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以及会进一步加剧,那么,包括小麦在内的商品价格上涨是完全可能的。
后市来看,在通货膨胀威胁没有消除,流通性过剩问题没有良好解决、其他粮油品种期货牛市延续的情况下,强麦期货依旧会惯性上冲,继续走高。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可以忽视偏空的供需基本面对期货价格的抑制作用,长期上笔者仍然不认为没有基本面支持的强麦期货可以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作者:赵克山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