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上介绍说,3月初,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区出现1951年以来的最强降雪,之后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北部又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夏旱。受持续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影响,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特大洪水。华南地区在春夏之交持续暴雨洪涝之后又连续30多天高温少雨。川渝地区近两年相继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和最强降雨后,又出现高温干旱。
台风方面,今年以来极为罕见地出现了前期台风生成少和登陆少的情况,整个7月没有台风登陆,8月初“帕布”和“蝴蝶”等台风又相继在华南沿海登陆并影响中国。郑国光表示,台风登陆异常、移动路径复杂多变,使中国台风灾害脆弱区增多,加大了防灾减灾的压力。
强对流天气方面,入夏以来重庆、济南、武汉、郑州、西安、乌鲁木齐及北京、上海等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突发的强降雨、雷击、冰雹、龙卷风等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前8个月,全国因雷击灾害共造成637人死亡,明显多于此前3年同期人数。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风、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和农业病虫害等气象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导致雾、霾、酸雨、蓝藻等环境灾害加重,影响加大。
郑国光表示,今后将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灾害服务体系,完善灾害天气预警发布系统,大力普及气象灾害避险防御知识,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另外,日前从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气象局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减灾对策研究。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目前,由中国气象局统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此前的11种增至14种。
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召开的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电视电话会议上说,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3%-6%,造成粮食减产100亿公斤-200亿公斤,人员伤亡数千人。
7月17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49号文件)电视电话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会上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把学习和贯彻国办49号文件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