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其他小麦生产国的产量问题促使全球买家转向美国采购小麦。干旱导致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小麦产量受损。此外,美国以及欧洲的小麦在收获季节遭遇不利的多雨天气,也导致产量低于预期。
截至周五,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软红冬小麦期货比一周前涨了25美元/吨,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硬红冬小麦期货涨了28美元,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的硬红春小麦期货价格涨了23美元,美湾软红冬小麦出口报价涨了26美元,加拿大小麦上涨30美元,澳洲标准白麦上涨22美元。法国小麦价格涨了约3欧元。中国强筋小麦期货价格上涨6.8美元。
尽管世界小麦价格近期涨幅惊人,但是这仍然不足以遏制世界进口国的需求增长。以美国小麦需求为例,2007/08年度的头三个月里,美国小麦累计出口销售量已经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一倍以上,而过去一年里小麦价格涨幅翻倍!仅在过去一周里,美国CBOT小麦期货的涨幅就高达8.8个百分点,成为CBOT农产品期货当之无愧的领涨品种。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小麦周涨幅达到1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2%。
分析师指出,除了最终用户的常规需求之外,一些买家是出于担心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担心供需形势更趋紧张,所以开始恐慌性的采购小麦,这也加剧了小麦价格的上涨势头。印度、埃及的采购需求保持强劲,这可能和今年早些时候两国推迟采购有关。5月份的时候,印度和埃及买家错误判断美国新季小麦上市后价格将会回落,这导致印度取消了5月30日的小麦招标,理由是报价过高。当时CBOT小麦价格还只有510美分,作为对比,本周四CBOT小麦创下了849美分的历史新高。
从历史角度来看,全球小麦供应已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期,到2008年5月31日时全球小麦库存预计只有1.148亿吨,这也是26年来的最低水平。一方面,全球小麦需求形势依然强劲,另一方面,近来不断传来主产国小麦受损的消息。本周澳大利亚分析师预计今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不会超过1600万吨,远远低于澳洲官方预测的2250万吨。这是因为小麦主产区天气持续干燥。澳大利亚将于11月底收割小麦,但是由于政府的出口政策不明朗,农户估计会囤货惜售,这无疑会加剧世界市场的供应压力。
主要进口国的新需求也提醒市场——目前小麦价格可能尚未高到足以遏制需求的水平。印度周一宣布在招标中买入了79.5万吨小麦,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印度官员在8月27日表示国内小麦库存仍然要比所需要的水平低了30%。印度农业部长沙拉德·帕瓦尔曾表示今年印度计划进口500万吨小麦,但是迄今为止只采购了130.6万吨小麦。
此外,埃及通用商品供应总局(GASC)周三买入了30万吨美国小麦和17万吨俄罗斯小麦。伊拉克也买入了20万吨美国硬红冬小麦,07/08年度交货。
不过,随着小麦价格的持续上涨,市场开始密切关注需求是否开始受到遏制。在欧洲,小麦价格已经出现冲高回落,考虑到欧洲小麦价格在本次小麦牛市行情中一直扮演冲锋陷阵的角色,所以市场人士开始担心,这可能意味着欧洲最终用户的需求已经开始出现放慢,迫使卖家降低报价。另外,今后几天里,阿根廷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降雨,这有助于补充土壤墒情,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因此可能给小麦价格带来回调压力。
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小麦价格的上涨,最终将会遏制需求,同时有助于吸引全球种植户增加播种小麦。目前美国分析师预期本国种植户今年秋季将大幅提高硬红冬小麦种植面积。播种工作将于九月中旬开始。目前南部平原土壤墒情良好,有利于冬小麦播种。
下周市场注意力将主要集中在即将于周三出台的九月份供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