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美国、巴西等国大力推广玉米燃料不同的是,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表示,为保护耕地,结合农业生产,中国将不使用玉米作为燃料。
这份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加上生物柴油利用量200万吨,总计替代约1000万吨成品油。
目前,中国生物乙醇产量约在102万吨左右。在102万吨里面有80多万吨的乙醇仍然使用玉米,其余20万吨是使用其他粮食和薯类植物。
但基于粮食安全考虑,陈德铭表示,今后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不再用玉米,而主要是用非粮物质,比如甜高粱、小桐子,还有文冠果等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盐碱地、荒地荒山上,利用这些东西,把它们转变成生物燃料。
据悉,发改委近期的发展重点是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术。从长远看,应积极发展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规划中还形成了全国生物燃料布局。发改委在2010年前,将重点在东北、山东等地,建设若干个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建设若干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
针对中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陈德铭指出了两大困难。他说,首先中国布局太分散,生物质燃料分散在农村各地。第二是技术的困难,中国目前掌握的技术,以及对国际技术的了解都不足,导致这种生物质能的转化所带来的成本比较高,其价格短期内将比化石能源的价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