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牵头编制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将很快出台,一起面世的还有《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
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像乙醇燃料使用大国美国与巴西靠拢,大规模研发有中国特色的燃料乙醇,以期缓解对于石油能源的过度依赖。当时国家首批包括中粮集团、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安徽丰原在内的四家企业,定点生产燃料乙醇。
当年发展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包括玉米在内的陈化粮。此项目的另一意义还在于有望为农民长期积压的陈化粮找寻商业出路。2006年,上述四家生产企业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中国由此也成为既美国、巴西以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酒精生产大国。
然而由于陈化粮的过度消化,有可能引发粮食安全的考量,而5月开始的猪肉价格涨价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饲料的缺乏,因此国家开始叫停以粮食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项目。熊必琳也表示,除了上述四个主要的生产企业外,国家已不再批新的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而上述四家企业也被责令要求尽快过度到以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上来。
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在会中上亦表示:发展燃料乙醇应重点推进“非粮”原料,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的产业化发展。预计到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3400万辆,车用燃料总需求将增长到1亿5700万吨。汽油将是最重要的乘用车燃料,作为汽油替代品的乙醇在未来15-20年内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是推进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等石油替代能源的发展,同时合理引导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而在第二代乙醇呼声正高的时候,来自丹麦的诺维信公司由此看到了他们的中国机会。在生物质作为原料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中,酶制剂的使用具有关键作用。这家进入中国十多年之久的跨国企业有望分羹中国在从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度到第二代所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
此外,诺维信还有望为中国的燃料乙醇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在政府“非粮生产再生能源”的政策下,拥有60年生物酶制剂研发历史的诺维信公司已开发出以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剩余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转化技术。
酶制剂是一种高效专一的催化剂,可加速化学反应,是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由诺维信公司研发的新型酶制剂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将带来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和转化技术的根本性变革。
如此项目若能顺利得到政府扶植,那未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对于原料的要求将再次降低。熊必琳亦表示,“从长远看,植物纤维有望成为乙醇生产的战略资源。我国纤维素乙醇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纤维素乙醇研究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加快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对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制约,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