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感受三夏:价格小变化 粮食大调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5-31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长期以来就是一对矛盾,眼下又到了夏收时节,在经历了连续三年小麦丰收之后,这样的矛盾是否能够破解呢?

    记者现场:

    说起粮食,对于市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馒头、面条,这里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的安徽宿州,随便在街头一走,就能看到不少像这样的馒头店,我们的调查就从这里开始。

    市民刘大妈是这家馒头店多年的老顾客,最近她在这里感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安徽省宿州市市民

    刘宝芹:去年10月份粮价上涨,馒头一块钱4个,现在粮价下了一点,一块钱就是5个馒头。

    记者:这一个馒头能差多少钱。

    安徽省宿州市市民 刘宝芹:能差几分钱的事,不过几分钱时间长了也得精打细算。

    市民节省下的几分钱是怎么来的呢?记者来到了馒头店的上游企业——面粉加工厂,负责人给记者看了一张厂里购买小麦的价格曲线图。

    安徽宿州雪鸽面粉厂 负责人

    徐心成:从去年10月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小麦百分之九十都是从国家粮食市场拍来的,现在小麦回落了150块钱一吨,所以说老百姓的馒头价格与我们面粉厂拍卖价格是息息相关的。

    在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拍卖大厅,记者看到,挂牌拍卖小麦的粮库就超过3000个,每周拍卖出去的小麦少则5、6千万斤,多时超过20亿斤,可同时满足5个省1000多个企业10天的需求。

    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信息部经理 葛亮:过去企业直接和粮库对接,国家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

    记者:那现在呢?

    现在我们这个市场就像一个统一的水龙头,一边是蓄满全国70%-80%小麦粮源的国家储备,一边是有用粮需求的企业,如果市场有需求,国家就打开这个闸门对市场进行及时的调控。

    记者:那这个统一的水龙头是怎么开关呢?

    这个控制的闸门就是起拍价,国家实行的最低收购价就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眼瞅着小麦丰收在望,安徽宿州种粮大户王化东又听到了好消息,中央还将继续执行这一惠农政策,而且收购价格不低于去年。

    安徽宿州种粮大户 王化东:我种了这5000多亩,平均每斤高出1分钱,我就要多收5、6万块钱。

    去年以来,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收”的环节把更多象王化东一样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几分钱,而现在实行的集中拍卖“放”得出去又把象刘大妈一样广大市民的开支降了几分钱。国家粮食流通的渠道被激活了,市场粮价已从去年10月底的平均7毛8稳稳回落了3-4分钱。

    安徽省粮食局调控处 处长

    许维彬:别看老百姓手里这几分钱,实际上可是国家宏观调控这篇大文章取得的成效,收得上来、放得下去,既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同时又考虑了城市居民的承受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