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穗粮集团:“广州模式”下的粮食企业转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23  
     2006年底,国内粮油价格迅速上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11月形势报告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油脂价格上涨6.2%。这成为2005年3月以来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最高点。新年过后,这场席卷全国的粮食产品涨价风潮在广州已渐趋平稳。在此过程中,广州市粮食集团(下称“穗粮集团”)的微观市场保障作用功不可没。自2001年实现政企分开以来,穗粮集团多年在稳定粮食市场上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谈及国有粮企理性改制的粮食改革,穗粮集团副总经理范明说,2001年,广州市进行粮改,原广州市粮食局除两个负责行政管理的处并入广州市发改委外,余下机构就地改制,组建穗粮集团;2003年,穗粮集团结束了粮食企业连续8年亏损的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进入了打造合理产业链的新阶段;2005年穗粮集团划归新成立的广州市国资委授权管理经营的岭南国际集团。“我们虽然实行政企分开,但广州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调、存、加’的体系却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穗粮集团进行了资源重组,人员精简,流程再造。我们认为应该保留国有粮食企业这个阵地基础,把国有粮企做成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实现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范明表示。据了解,在粮食企业改革期间,粮店的去留曾出现分歧。很多人认为,国有粮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广州粮店并没有被草率地撤下来。为了更好地实现改革,2000年,穗粮集团董事长刘益宏率领集团筹备组成员到已完成改制的深圳、上海等地取经。他回忆说:“当时深圳认为粮店是旗帜。上海也认为粮店是阵地,可以实现‘平战结合’。这让我们深受启发。”经过慎重考虑,广州市内的国有粮店被保留了下来,并被整合到穗粮集团旗下的8字连锁公司,实现统一管理。集团组建以后,除完善了政策性业务的保障体系外,还保留了完整的粮食工商业体系,成为了一个建制完整的大型企业“航母”。“购批零、科工贸,完整的产业链让穗粮集团在粮改以后独树一帜,并保证在执行政府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方面得心应手。”刘益宏董事长说。

    稳定粮食价格国企“靠得住”、“关键的时候还是国有企业靠得住啊”,这是现任广州市副市长甘新当年对穗粮集团在“非典”工作的评价。刘益宏回忆说,2003年“非典”时,粮油价格一攀再攀,市场陷入了混乱。当时,以特有的“广州模式”存活下来的穗粮集团,为稳定市场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粮食被抢购的消息刚一传到刘益宏的耳中,他就赶往市政府参加紧急会议,并通过媒体郑重向社会公布:穗粮集团粮食库存充足!凌晨两点多,穗粮集团召开内部紧急会议,做出决定:所有粮店必须保证货源充足,敞开供应,粮食不提价。一场“市场保卫战”在清晨打响。改制中被保留下来的100多家国有粮店在市场的风暴中巍然屹立,宛似标杆。国有粮店的价位稳定,直接抑制了其他的米店哄抬粮价。仅仅半天的时间,粮店门口便不再长龙蜿蜒——粮食市场稳定了。让刘益宏在四年后的今天仍然感动的是,所有粮店的员工尽管当时收入不高,但没有悄悄将粮油提价,甚至连盐等物品也自觉地按照原价出售。其实,当时员工只要把粮价或盐价提高一块钱,很快就可以额外获得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收入。“但职工们都很自觉,没有这样做。”2004年6月,粮食安全再一次受到挑战。当时广州连日暴雨,汛情极为严峻。穗粮集团最大也是广州市最大的粮库东圃粮库江面水位高于码头平面40厘米。汛情紧急,粮食安全告危。穗粮集团的员工扛着沙袋上了“战场”。一个个沙袋,在码头周围筑起了一条长长的防护堤。洪水在发动进攻,穗粮集团上至领导,下至粮库员工,连日奋战在抗洪一线。抗洪救灾应急程序启动,备粮、发货、运输系统进入应急状态,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在抗洪过后给了穗粮集团极高的评价:“穗粮集团的抗洪抢险工作,组织得力,工作到位,成效显著。这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从2001年的“毒米”事件中拍着胸脯保证国有粮店提供“放心粮油”,到2003年“非典”迅速平息抢米风波,再到后来抗洪稳市,穗粮集团的“标杆作用”在关键时刻屡屡见效。“国有粮企关键时刻显神威”,广州日报通栏标题报道了穗粮集团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载体,发挥主渠道作用的事迹。

    “老粮店”实现产业扩张政企分开后,国有粮企被推到市场上参与竞争。穗粮集团除了做好政策性业务外,内、外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利用毗邻港澳紧靠东南亚的优势,不断扩大粮食进出口业务。另外,为打造更合理的产业链,新的改革已在酝酿实施。据透露,穗粮集团准备斥资近7亿元,在南沙开发区280多亩土地上建设粮食储备加工中心,计划建设25万吨仓库、年面粉加工能力22万吨、大米加工能力15万吨、面制品生产能力2万吨的粮食储备加工基地。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形成更为合理、紧密、有效的产业链。与此同时,打造强有力的、有市场效益的8字连锁公司也被列入日程。8字连锁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连锁粮店。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诞生的“8字粮店”并没有脱胎换骨,仍按过去的传统模式经营。一度被戏称为“四老店”,即老顾客去老店找老员工买老产品。“变则活,守则死。”穗粮集团决策层达成了共识,2005年9月23日,以经营放心粮油为宗旨,以服务便利为经营理念的新一代8字连锁店诞生。“除了销售传统粮油外,还融进了其他生活用品,甚至刷卡、充值、报刊、ATM机等业务都相继进入。8字店的营业时间改为7到23点营业,甚至部分实现24小时营业。”范明介绍说,“这样,老顾客没跑,又增加了时尚的新客户。”他介绍说,目前广州市已拥有新一代的8字店40多间,今年将发展到70家以上,三到五年内将发展到300家。除此之外,穗粮集团还准备进驻市政府的“中央大厨房”江高镇,拟与广铁集团合作打造全新的广州市粮油批发市场,实现左右粮食市场的“广州价格”,为广州地区乃至珠三角的粮食流通发挥中心枢纽作用。“除了政策储备完善体系外,再加上批发一大块,粮油深加工一大块,零售一大块,穗粮集团就能为政府在确保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刘益宏董事长表示。

    穗粮集团成立以后,将原40多个企业整合成14个专业公司,臃肿的机构得以精简。但如何顺利分流职工成为企业改革的难题。“当时我们对分流、下岗职工的补偿做到以下三点:在政策允许可给、可不给的情况下: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可少给、可多给的情况下:多给!但不能违背政策开新口子。”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刘益宏认为,集团在讲“政策”的同时也讲“以人为本”,正是这些以人为本的措施,让职工都能愉快的接受改革。刘益宏介绍说,他们决心把穗粮集团做成一个“和谐粮食企业”,“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政府和岭南国际集团的领导下,我们的路将越走越宽广。”

    (邹锡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