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两会聚集:国际因素推高近期粮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3-12  
     3月9日,“两会”现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对粮食问题特别是目前的粮价上扬问题做了研判:最近粮食价格的上扬应该说是与国际方面的自然灾害和国际粮价高有关系,国际的因素更大一些。

    但他同时也表示,当前国家粮食储备比较丰富。陈德铭说:“今年我们对粮食短缺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了,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目前我们在粮食方面还是有信心的。”

    据专家分析,去年11月粮油价格的上涨,主要体现在小麦和大豆两个品种上。两个品种的价格上涨原因有所不同。

    在小麦方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年国家粮食安全政策课题报告组专家蓝海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小麦价格上涨是暂时性的,政府去年把小麦商品粮的大部分和稻谷的一部分收购后储藏,导致实际市场流通量减少,特别是主销区粮食不足,由此造成粮食价格上涨。政府抛售储备粮后,粮价很快平稳并趋于下跌,粮价没有持续上涨的动力。

    大豆的情况则较为特殊,有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6%。中盛粮油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廉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价格受到国际波动影响,去年主要是基金积极入市大幅做多推动了大豆、豆油价格连创新高。

    虽然大豆的外贸依存度高,存在价格波动风险,但蓝海涛认为这并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他认为,当前国际上大豆不算粮食,粮食安全的核心品种是谷物类,而谷物类眼下还是产大于需。

    目前中国大豆的年需求量是4200万吨左右,大部分需要进口,绝大部分都用来生产食用油。蓝海涛说:“因此,把油用为主的大豆短缺,作为整个中国粮食短缺的依据,容易产生政策误导,使得已经产需平衡的谷物类粮食产量有可能攀升。”

    蓝海涛指出,最近十年我们有九年都是粮食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粮食也是产大于需。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有较大的自给空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