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中国粮食产量连续数年下降,粮食由供大于求向产不足需转变。近两年粮食生产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据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基本状况,分析研究中国粮食产需、流通及消费形势和发展趋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的水平,粮食供求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剩余,1999年开始全国粮食产量连续数年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只有43070万吨,为近十几年来的最低点,粮食由供大于求向产不足需转变。2004年、2005年中央和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十一五”期间,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6947万吨、2005年达48400万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据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中国粮食产需形势及发展趋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生产及趋势
1.粮食产量和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水平以后开始下降,现在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1980年-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32056万吨增加到46947万吨,年均递增1.604%。全国年均粮食总产量,“七五”、“八五”、“九五”时期与上期年均总产量相比,分别增加10.2%、10.0%和10.5%;“十五”时期与上期年均总产量相比,减少8,8%。1996年-1999年全国粮食产量接近或超过50000万吨。此后,由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特别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价格低迷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中国粮食产量连续数年减少,2003年,全国粮食又进一步减产,减产总量达2636万吨,减幅为5.8%,当年粮食产量仅为430707Y吨。2004年国家采取多项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48400万吨,中国粮食生产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2.未来5-10年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切实加大,将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许多地方进一步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的空间已经迅速收缩;经过连续几年的粮价下跌,2003年10月至2004年春,全国粮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对2004年、2005年粮食增产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宏观调控,粮食价格将会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粮价的回升显然有利于扩大粮食的播种面积,提高其单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扩大抑制粮食产量的增加;随着工业化、特别是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将是难以根本扭转的;农业技术结构的转型将会形成对提高粮食单产的制约。所以,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在今后5-10年内,中国粮食的总产和单产将会继续呈现趋势性增长。但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增加幅度,可能不像“六五”以来那样令人乐观。此外,粮食总产和单产的增加,还具有较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农业水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城镇化过程中的耕地占用量等。因此,粮食增产的形势仍是比较严峻的。
二、粮食消费及趋势
1.粮食消费状况
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虽然城乡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的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不断减少。在粮食的消费总量中,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比重不断提高、总量迅速增加,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已成为推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玉米的消费中,饲料和工业用粮的消费已经占到总量的85%以上。
2.粮食供求平衡现状
进入本世纪,中国粮食产量已由高于当年的粮食消费量转为低于当年的粮食消费量。1998年和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分别高于当年粮食消费量4000万吨和3000万吨以上;2000年~2001年+全国粮食产量已经低于当年粮食消费量2000—3000万吨。2003年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消费量为49000万吨,产需缺口5900多万吨,全年粮食库存下降较多,粮食产不足需和粮食供求地区不平衡的矛盾逐步显现。2004年粮食产量为46947万吨,消费量为49300万吨,产需缺口2353万吨。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48400万吨,消费量为49775万吨,产需缺口1375万吨。进入本世纪,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的差异变动,部分粮食调出省变成了自给省,部分自给省变成了调入省,部分调入省的供求缺口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全国缺粮省份增加,且缺粮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在少数经济高速发展的省份缺粮问题日趋突出。
3.未来5~10年粮食需求趋势
在今后5~10年内,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需求总量将稳中趋降。2003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40.5%。按照1995年以来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4%的速度,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0.6%,2015年将达到57.8%。由于城市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大约只有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的33%左右,因此人口结构变化将导致口粮消费下降。但未来几年,由于城市化率的迅速上升,城市人口的口粮直接消费总量将会略有增加。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会成为中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体。在今后5年内,中国饲料用粮将进一步增长,工业用粮的消费需求将会呈加快增长的态势。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长,并将拉动饲料用粮的增长。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趋短缺,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转化为燃油能源将成为粮食消费需求新的重要增长点。2004年中国人口已达13亿,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口从12亿增加到13亿所用时间为10年。这就预示着每年中国人口约增加0.1亿,据此测算,预计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6亿左右;2015年,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到2010年,如果中国人口达13.6亿,按人均粮食占有量385公斤计算,中国对粮食的需求总量将达到52360万吨左右,比2004年的需求总量49500万吨将增长2860万吨;国家计委估计,到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2000万吨左右,这样产需差额将在360万吨上下。
4.今后,5~10年粮食供求平衡趋势
近年粮食需求年均增长不到0.95%,未来5-10年粮食需求量按年均增长0.85%计算,到201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51639万吨,与2004年的粮食需求总量49300万吨相比,中国的粮食需求总量将增加2339万吨,年均增长390万吨。1980~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604%,未来5~10年粮食产量按年均增长1.4%计算,到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1240万吨,与2004年的粮食总产量46947万吨相比,粮食总产量将增长4293万吨,年均应增产715万吨。
“八五”和“九五”时期,中国粮食年产平均分别增加800万吨和940万吨。而“十五”前四年粮食年产平均减少1090万吨。尽管中国粮食生产2004年开始恢复性增长,2005年达到48400万吨,但未来5~10年中国粮食产需还将会有一定的缺口,产需的形势仍然是比较严峻的,粮食的供求将保持紧张的平衡态势。
(作者郑凤羽为河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