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强力支撑是粮食连续3年增产;价格却稳中有涨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最低收购价格本身成为市场的支撑价格,特别是在收购政策的执行期间,市场收购价格不可能低于政府确立的最低收购价;同时,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也确立了一个最低起点价,就目前的实践来看,一般高于最低收购价2分/斤,而且不管销售的成交率如何,国家始终坚守这个底价,没有下调,这也给销售期间的粮价确立了支撑价格从近两年的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来看,成交率一直不高,稻谷成交率平均不到50%,然而即使如此,国家没有调低底价以追求高成交率,这有力地保证了市场粮价的稳定;
第二,通过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这成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强有力工具;2006年中储粮系统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了492.25亿公斤粮食,其中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安徽小麦商品量的80.6%为单一主体所掌握,小麦市场可以说完全操控于政府之手,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进入市场流通的小麦的数量,来有力地调控市场价格;11月底由于最低收购价小麦没有及时入市,麦价短期内大涨200元/吨;当政府出台销售政策后,麦价应声而落;
由以上分析可见,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持,粮食连续3年增产的情况下粮价很难保持这种稳步增长态势,因此政策的支持可以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2007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开放的粮食流通市场将深深打上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印痕;
库存的持续下降支持了粮价的稳步上涨
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4900亿公斤以上,而当年粮食消费达5000亿公斤以上,当年粮食产需缺口达100亿公斤;当年生产的粮食仍然不够当年的消费,缺口部分需要通过挖掘上一年度的结转库存及部分进口来弥补;也就是说反映到库存上,在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库存却是连年递减的,只不过递减的速度有所减缓而已;而库存决定了下一年度的粮价的总体水平,只要粮食生产仍处于产不足需阶段,库存必然不断减少,不断减少的库存支持了粮价持续的稳步上涨;
减产预期很可能变成现实,今年粮价进一步有走高的动力
一般而言,当前的价格不但取决于现时的供求力量对比,也取决于未来的预期;如果市场对未来的粮食生产持悲观预期,那么当前的价格往往稍高于正常的供求决定水平;如果预期未来的粮食生产乐观,那么现时的价格往往稍低于正常的供求决定水平;国内粮食生产已经取得了历史罕见的连续3年增产水平,“罕见”意味着小概率事件,而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经常发生;因此,连续取得4年增产的概率是相当小的,也就是说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产将是相当困难的,减产则具有相当大的可能;
我们来看看2007年农业生产的“天时”如何;在2007年来到之际,英美气象学专家除了新年祝福之外,还带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今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这对粮食生产显然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而国家气象中心对今年的天气作了悲观预测,2007年的年景与常年相比,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常年偏多,汛期南涝北旱,防汛抗旱形势较为严峻;气候条件的严峻性为2007年的增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人们的减产预期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粮价有进一步走高的动力
(作者:胡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