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国际粮价上涨已成定局 今年国内粮价将会温和上扬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1-25  
     “听说粮油涨价了,超市搞特价66元,先买一桶再说!”排在队尾的王大妈有点心神不安,“我家的油眼瞅着就要用光了,如果这里买不到,还得到马路对面多掏九毛钱呢!”

    这是记者在北京某超市看到的一幕,大家在排队抢购特价的花生调和油。5升装的花生调和油已从10月份的47.2元猛涨到66.9元。

    2006年11月份以来粮油价格的上涨,令市民们体会颇深。

    如何看待2006年的物价走势?百姓所期待的粮油价格能否在2007年有所回落?

    粮油价格或将高位趋稳

    “2006年底出现的粮油价格上涨,可能预示着2007年新一轮农产品及相关食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撰文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很可能出现粮食价格上涨,但从整体上看,粮价不会大幅度上涨。

    第一,由于2006/2007年世界谷物产量和库存量分别减少2.1%和19.1%,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上涨。从发展趋势上看,2007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将对我国粮食价格继续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近两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工业用粮也大幅度增加。从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粮食供求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7年我国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粮食价格的上涨为未来总体物价走势增加了较大压力。食品消费价格的连续走高,意味着国内粮食产销存在一定差距。而世界粮食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粮食供需偏紧平衡的状态,由此将继续拉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2006年:“较理想的格局”

    从总体经济形势来看,2006年经济延续了2005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GDP累计实际增长10.7%,1-11月消费物价指数(CPI)累计上涨1.3%,低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

    占CPI比重较大的食品消费价格指数1-10月始终位于2%的上涨水平上下波动,11月份有较大幅度上升,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类价格以3.7%的同比涨幅创下年内新高,拉动CPI同比上涨1.9%。

    居住类消费价格尽管呈下降趋势,但其涨幅始终高于4%,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所占CPI的比重不大,使得该项指标对CPI的影响有限,总体呈温和小幅上涨的态势。

    “总体来看,2006年价格走势表现不错,既没有出现下滑比较厉害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06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情况没有加重。

    “GDP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一个与其相匹配的CPI增速,才能保证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在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CPI增长3%-5%比较合适。”袁钢明指出,不能过分地强调“低价格、高增长”,而是追求在适当范围内、不发生过度通货膨胀的合理价格。

    “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格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采取宏观调控的时间比较早,经济没有出现过热的状况。尽管经济增长始终有些偏快,但最终没有由偏快转向过热。

    2007年:温和上涨成主线

    对于2007年物价将呈现出何种态势,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2007年物价将延续2006年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在2%左右,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会大于下降的压力。

    央行研究局指出,2006年CPI增长率为1.4%,预计2007年全年CPI增长率为2.0%。

    《2007年我国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2007年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通过模型计算,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为2.5%。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2007年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游资源品价格在短期内仍将维持一定的上涨幅度、随着资源价格改革全方位推进,相关领域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等因素都会给物价的上涨带来压力。虽然缓慢增长的居民消费水平是抑制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但这一抑制因素与众多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相比显得十分薄弱。

    另外,央行今年是否会加息也给物价增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带来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促使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从而引致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但在中国目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特殊国情下,加息措施会被慎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