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食价格上涨 农民并没增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11  
     12月7日的北京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一排排的商铺前面都停满了拉货的车子,就在店铺的搬运工向车上搬运米面的间隙,一位来自佳木斯的司机给他在东北老家的弟弟打电话:“这边粮价还没到份儿,肯定得涨,那批稻谷你先留着抬钱。”

    据新华社报道,从8月份开始,北京市米面油菜价格及主副食品价格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尽管市场反应平淡,但是进入11月份,上涨的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食用油和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产的大米每斤平均上涨6分钱左右。

    在上海,面粉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到饮食的价格,馄饨、米线、碗面的价格上调0.5~1元不等;在重庆,一碗小面的价格已从2元上涨至2.5元。

    而在深圳新洲路一家超市中,11月中旬35元左右一桶的5L装金龙鱼大豆油如今售价已是41.8元了,涨幅高达19.4%。

    全国粮油等基础性物价的上涨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印发《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保持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

    虽然国际和国内粮油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狂潮,12月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大型粮油企业第二届年会的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粮价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而且幅度不会很大,因为国家粮食储备充裕。

    粮价飘红之旅

    在河南,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长安最近一直为寻找小麦四处奔波。这个河南省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有4个面粉加工车间,每日加工小麦2200吨,产面粉1500吨左右。

    多年以来,“金苑”加工的小麦都是来自河南省各地粮食局。然而自10月份以来,这个系统似乎完全失灵了:几乎所有的上游企业都停止向“金苑”送货,而“金苑”的小麦库存只能保证10天的生产。

    与此限伴随的,是疯涨的小麦价格:从10月18日开始,每斤小麦价格基本上每天上涨1分,到11月底,每斤已经涨到近8毛。而真正让曹长安头疼的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粮。

    在原料紧缺的情况下,10月24日和25日,“金苑”两个车间的生产被迫停工,“金苑”不得不暂停向省外市场供货,而在郑州市场的供应量也由原来每日400吨,压缩到现在的200吨。“市场已经出现混乱,特别是郑州市场,军供、学校、食品加工厂、超市等已不能保证供应,后果严重”。曹以此呼吁政府开仓放粮,“紧急提供3万吨小麦,以保证市场供应和粮价稳定”。

    在山东,让曹县粮油集团总公司市场部主任王建华烦心的是怎么跟老客户福建省粮食局重新协商修改小麦价格。此前双方签订了合同,曹县粮油集团总公司供应福建省粮食局5000吨小麦,合同定价为1200元/吨。但由于价格大幅度上涨,曹县粮油集团总公司已经无法以合同中确定的价格为福建省粮食局供货,“以这样的价格到农户家里收购都已经低了,而且现在是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小麦”。

    福建省粮食局提出的方案是每吨增长200元,但对这个结果王还是颇有微词。在他看来,5000吨小麦要远比700万人民币更有升值空间。事实上,11月底山东市场上的小麦已经涨到了1620元一吨。

    上海徐汇区田林路一家名为千里香的面食店老板告诉记者,面粉价格已从原先的58元/袋涨至63元/袋,因此她不得不提高碗面的单价。不过她表示,好在多数顾客都能够理解。

    在北京,虽然粮油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引起民间的恐慌,但几个主要粮油批发市场的交易量还是创下了新的纪录。锦绣大地玉泉路粮食批发市场的日交易量达到1700万吨,比平时多出15个百分点。这个市场的粮食交易量占北京市1/3的份额。

    不光是内地,香港也在涨。

    在高档面粉市场占有很大份额的南顺面粉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星告诉记者,此次粮油价格不仅在内地出现小幅度上涨,香港同样面临粮油上涨的情况。

    南顺面粉很大部分商品销往港澳台地区,其间包括一些高档餐厅和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以及台湾著名的龙凤食品厂。

    亚洲第一大的油脂压榨企业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食用油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最大,从两个月前,压榨用黄大豆的价格就开始上涨,近期开始有所回落。目前全国各大超市有售的福临门食用油系列即为该公司的主要产品。

    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之后,悄无声息的,粮油价格在这个11月份开始了一轮飘红之旅。

    小麦:为了谁的托市?

    但在上海参加中国大型粮油企业第二届年会的业内人士都显得异常平静。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强调,目前粮油价格上扬属于恢复性上涨,涨幅不会很大。

    曾丽瑛向记者列举了国内粮油上涨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由于2005年粮油价格位于低谷,价格偏低,此次上涨应该是价值的回归,即恢复性上涨;二是临近年关,国内需求增加,百姓对粮油的需求旺盛;三是农民惜售,粮油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时,农民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收购价格,往往暂时采取观望态度;四是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的波动难免会影响国内商品的价格。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也认为,此次市场波动有各种因素,国家托市收购,就是希望把粮价托起来,让农民增收,因为我国粮食价格长期以来偏低。粮油企业进价高了,但粮价上涨不是人为的,我们还要着眼于农业的发展,支援三农,保持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这点来看,粮价上涨有助于农民。

    此前,市场人士也把小麦涨价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国家粮食局的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政策。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处副主任张立伟介绍,今年国家第一次对小麦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即以比市场价格略高的价格,对农民手中的余粮进行收购。小麦托市收购由国家粮食局调控司批准,由中国粮食储备公司进行收购操作。

    国家粮食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的省份,共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825亿斤,早籼稻75亿斤,全国按最低收购价共收购900亿斤粮食。

    按照有关部门的设计,最低保护价通常都高于市价,这样可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通过最低价收购,国家把相当一部分小麦集中到国库中,通过有节奏的竞价拍售,可以把粮价拉到一个官方认为比较合理的区间。

    但也有学者对这一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湖北学者许斌认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因为收购网点的大幅萎缩及收购方式的变化,农民几乎不可能与粮食收购部门直接交易,在农民与收购网点之间,还存在几道中间环节。“对于农民,真正的出售价远低于国家托市价。在江汉平原,大约要低10%~15%。”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6月底小麦的收购价格是0.47元/斤,7月中旬为0.51元/斤,到10月15日,也仍然是0.53元/斤。而此后价格猛然增长,到10月底,最高价格为0.67元/斤,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11月中上旬。

    但农民的小麦却早在此之前已经卖出,因为每年5月份是小麦的收获季节,6、7、8三个月就是小麦收购旺季。

    河南省洛阳市辖内的伊川县城关粮食管理所截至11月底已收购小麦五六十万公斤,全年平均收购价仅为0.53元/斤。

    12月7日,北京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几位来自农村的商贩和帮工告诉记者,即使在今年这样的丰收年景,村里80%的人都宁愿出来打工。

    “农药,化肥,种子都涨价,国家的政策好是好,但是落不到我们头上,该交的税还得交。种粮的一年比一年少,地大部分都荒了,没人种啊。种一年粮食也赶不上出来倒腾粮食赚得多,别的年景就更不用指望了!”

    显然,此次粮食价格上涨,农民并没有获得明显的增收。

    而国家粮食局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尽管粮管部门掌握着粮食定价权,但我们并没有从中为自己谋利。中央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事实上都是赔钱的,亏损的部分由中央财政补贴。即使有盈余我们也全部上缴国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