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连续3年增产来之不易
回顾近3年的发展历程,粮食生产能够取得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为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得益于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效益提升、行政推动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合力。
政策扶持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凝聚了力量。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3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取消了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建立了粮食大县奖励、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农资增支综合直补等制度。各地也纷纷制定了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和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初步构建起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框架。
科技进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农业部门确立了“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技术,促使粮食单产连创历史最好水平,为突破资源约束、保持稳定发展探索了新路。
能力建设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业部门从前年开始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今年开始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大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各地也积极加大投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些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效益提升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产生了有效拉动。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增加了农民种粮的政策性收入;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免耕抛秧等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保证了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改善了农民售粮的市场环境;粮食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促进了粮食的转化增值。所有这些,都为粮食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行政推动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部署,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加大了政策配套力度。各级农业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完善扶持政策、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推动产出能力建设、指导服务农民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抓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完善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工作督导和专家指导等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活动,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任重道远
应当看到,尽管这几年粮食丰收,但我国粮食总体上仍产不足需。从1999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滑坡,2003年比1998年产量下降15.9%。这3年粮食生产仍属于恢复性发展。“十一五”要实现10000亿斤的目标,难度仍然很大。一是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保证粮食安全耕地存在相当数量的缺口。二是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关研究表明,未来20年我国农业用水缺口将在2000亿立方米以上。三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自然灾害趋于频繁,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扭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45%,单位产品投入粮食产出量逐年减少,水稻、玉米、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60至70年代水平。四是科技增粮任务繁重。我国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贡献率为49%,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主要粮食品种单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五是市场约束更加突出。粮食价格走势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难以把握,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在大部分地区粮食增产难增收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结束,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几年粮食连续增产,有的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粮食生产滑坡容易上坡难,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在粮食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越是粮食丰收,越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把思路拓得宽一些,把工作做得实一些,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切实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积极谋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
以秋冬种为标志,明年的粮食生产即将全面展开。认真抓好秋冬种工作,对于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今年秋冬种我们要扎实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提升能力,促进夏粮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为确保今年秋冬种生产顺利开展,农业部门将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要及时兑现已明确的良种补贴等政策,努力提高政策的科技含量,实现良种补贴与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挂钩。二是强化重大技术推广。要大力推广小麦精播高产、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氮肥后移、免耕栽培等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扩大机械作业量。同时积极组织专家指导组和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强化病虫害防控。要重点加强对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及早制定预案,做好农药和药械准备,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等预防措施,适时开展统防统治,力争把小麦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四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要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质量抽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杜绝假劣种子、化肥下地。还要加强秋冬种生产所需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确保秋冬种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强化南方冬季农业开发。要因地制宜制定冬季农业开发方案,突出发展马铃薯生产,特别是在今年遭受台风、洪涝和干旱的重灾地区,大力发展冬种马铃薯,弥补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