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食加工行业投资热潮暗藏信贷风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0-19  
     目前,新一轮粮食加工业投资热潮来临。大米加工行业投资过热,大豆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已初现倪端,玉米加工行业整合风潮即将来临。

    大米加工行业投资过热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我国大米加工业的企业投资大量增加。目前我国大米加工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情况。2005年大米加工企业,系统内的由上年的5666家上升到7260家,比上年增长了28%。许多产量小的小厂小作坊还未统计在内。大米年加工能力已达到1.2亿吨,比上年增加2984万吨,而当年实际生产量才只有2900多万吨,生产利用率不到30%。许多米厂都是开开停停,半开半停。

    产能过剩的原因,首先是大米产量的大幅增加,引起对大米加工能力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在大米加工行业旧的经营理念的影响下,各地建小厂小作坊与建大厂同时并进,遍地开花,形成行业内产能大量过剩。

    目前,大米行业多渠道、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加上外资企业正由油脂业向面粉业、进而向大米业大规模挺进,我国企业正面临全方位竞争。大米加工业有可能步油脂加工业前两年状况的后尘,甚至出现“大洗牌”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大米加工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是全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豆加工行业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大豆加工的最大行业是浸油业,年加工大豆能力已超过3000万吨,是中国大豆产量的2倍以上,但是效益低下,平均吨加工利税小于等于50元。

    国内大豆压榨能力远远过剩。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共有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169个,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大豆23.37万吨,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万吨。中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豆粕市场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

    不同地域的油脂企业由于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企业生产成本、销售、盈利情况也各不相同。沿海企业,其进口油料进厂接卸、产品出口费用低;产成品主销区的企业,其产品销售市场优势大,出货及时、运出费用低;原料主产区企业占据原料购进和原料运输优势。总体上,豆油加工企业全部依靠规模效益,日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下的中、小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半停产状态。

    玉米加工行业整合在即

    工业玉米消费属于玉米产业中的朝阳行业,是玉米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玉米加工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很多应用,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需求前景看好。于是,近两年来大批玉米加工企业迅速上马,很多大型玉米加工企业投资超过亿元。然而,目前我国玉米加工行业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要问题,企业规模都普遍较小,生产能力都还停留在初级加工的阶段,玉米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设备国产水平低,导致加工成本偏高。此外,这些加工企业的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有些企业建在河流沿岸,排污大量增加,在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风险。前两年油脂加工业大洗牌的局面很有可能在玉米加工业重演。

    银联信分析:

    目前,新一轮粮食加工业重复建设开始显现,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银联信认为,投资增长过快,主要是受近期市场的旺盛需求驱使,但是从全局和长远看,粮食加工能力超出市场预期需求,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巨大,环境污染严重,潜伏着很大的风险。众所周知,重复投资是市场竞争中的合理现象,新进入的重复投资如果比先进入的投资效率高,可以促进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但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新进入投资过度集中,却能成为风险爆发的根源。农发行是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建议及时调整贷款方案,加强粮食加工行业大量重复建设所带来的不良资产的管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