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鉴于目前外盘的上涨作为国内投资者要理性看待,不能依据外盘上涨而盲目追涨内盘,要注意节奏。根据多年来内外盘小麦的期价运行看,尽管两者之间联动性远弱于大豆期货与外盘的联动性,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两者之间基本一致,只是在短期内价格的波动和涨跌幅度存在差异。不过正是由于两者之间联动不紧密,所以才建议投资者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从目前外盘CBOT小麦期货的走势来看,在节日期间已经成功突破自5月份在360-430美分构筑的整理平台,最高冲至487美分/蒲式耳创10年来新高。目前从技术形态来,其上涨势头保持完好,均线系统发散向上,呈错头排列,继续对期价构成支撑,后市有望继续向高点进军。因此,从上文对内外盘之间的联系分析来看,尽管外盘上涨不能对内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最终趋势将趋于一致,目前外盘上涨将或多或少的对内盘产生一定刺激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后市若外盘能够继续上涨,外盘对内盘的支撑仍将存在。
其次,促成本轮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诱因——国际小麦减产。早在7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作出预计由于中国、印度、摩洛哥和土耳其的库存下降,2005/06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为1.7亿吨,这要比期初库存减少了约300万吨,而2006-07年度全球小麦供需形势明显趋紧,该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估计仅为1.60亿吨,这将比本年度水平骤降约1000万吨,相当于6个百分点。按照这个水平,全球小麦库存对用量比将会减少到25%,比2005/06年度减少两个百分点,也是三十年来的最低点。由于库存与价格之间成反比关系,在库存达到最低的情况,小麦价格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从作物生长周期来看,短期内这种涨势仍会维持下去。
再者,目前全球小麦主要产区纷纷发布产量下降预测报告,进一步助长投资者看涨小麦的热情。首先欧盟粮食商会(Coceral)发布的最新月报称,由于7月份出现了高温天气,收获后期又出现了大雨,导致谷物单产下降。2006/07年度欧盟软小麦产量预计为1.09亿吨,比上年度(2005/06年度)的产量减少5.5%,也低于该商会在6月底发布的预测值1.178亿吨。而降幅最为惊人则是澳大利亚,在9月19日该国官方产量预估2006-07年度小麦大幅下调至1640万吨,较3月31日结束的上一年度小麦产量下跌35%,上一年度小麦实际产量为2510万吨。产量下调的主要原因和欧盟一样小麦主产区天气干旱所致。与此同时目前美国冬小麦种植带部分地区出现的干燥天气延迟了播种,也对目前国际小麦市场带来利多支撑。
上述诸多因素都是促成当前国际小麦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作为国内小麦市场乃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除了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外仍旧要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因此其步调也就不能完全与国际市场行情一致,特别是在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占国内总产比重很小,以及2006/07年度我国小麦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的情况下,就更难与国际小麦同涨同落。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追涨的同时要注意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