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身后这片玉米地,乍一看上去与普通的玉米地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当地的乡亲们却习惯地称它是吉林天景食品厂的“第一生产车间”。
田间地头,怎么成了“第一车间”?吉林九台市沐石河镇的乡亲们告诉我们,老辈们世代相传的耕种方式,如今已被天景公司10万字的定单生产流程书所替代。春种秋收,变成了28个环环相扣的生产环节。
吉林天景食品有效公司检测员万成山:我们的特种玉米要求非常严格,在田间管理中,就有六项质量控制点。
从选种、种植,到灭虫、采摘,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数据进行规范,比如株距必须保持在35厘米,误差不能超过2厘米;每株玉米只能保留一个玉米穗等等。田间地头的种植成为了工厂式的标准化生产,虽然看似麻烦许多,但农民们发现玉米的质量大幅提高,天景公司收购这样的特种粘玉米,加工的成品率高、速度快。从采摘到成品包装,不超过5个小时。经过标准化的深加工,每公斤玉米的附加值提高了50多倍。如今天景的玉米食品已牢牢占据全国40%的市场份额。而这样的定单生产,对于农民们来说,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把关,产品全部由公司收购,从种到卖,都有了保障。
吉林省九台市沐石河镇桦树村农民赵丛林:种这种特种玉米,比普通玉米,一晌地能多收入2000元钱。
如今在吉林,越来越多的土地,正成为各种产业化车间。用玉米提炼出65%的赖氨酸、用牛油加工提取出生化制药产品SOD等。标准化的生产使农产品加工业升级,从原来单纯的粮食加工,扩展到能源、化工等多个产业。今年上半年,吉林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袁甲业:按照“市场化、契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这四个要素来组织生产。只有抓住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方式,吉林的经济才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