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价——一把“双刃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4-11  
     “粮价是把双刃剑,随时随地会变脸,种粮增收靠科学,单望涨价有风险”。粮食涨价表面看能使粮农直接增收,但粮价“双刃剑”的特性,又时刻潜伏着伤害粮农的危险。因此,种粮增收不能片面依赖粮食涨价。2004年粮食产增、价涨,加上减负、补贴难得的“四喜临门”,好不容易使农民比上年增收6.8%,但2005年夏粮购价下跌,不少地方增产不能增收,以及秋粮减产减收的现实,使农民再次领略了价格“双刃剑”的厉害。实践告诉人们,粮农增收千万不能单纯指望极易“变脸”的粮价,因为有时涨价虽能带来短暂快感,但留下的也许是更漫长的苦涩。

    粮价自古以来就是“百价之基”。在浩淼的商品市场里,素有“一枝动,百枝摇”的连锁反应。一是市场粮价上涨,所有与粮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产品价格会迅速水涨船高,并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当农民出售商品粮的增收大于购买其他商品增加的支出,才算真正得到实惠。特别粮价时有涨落,可其他随粮价“水涨船高”的商品,在粮价下跌时,却很难“水落船低”,结果最受伤害的还是农民。

    粮价与产量,本身是一对难与种粮增收和谐相处的矛盾。在市场供求牵动价格的经济规律下,粮食增产了,供应的商品一旦超过市场需求,必然会对价格产生打压,导致“谷贱伤农”;而减产后的“物稀为贵”,又因出售商品减少,抗灾成本加大而无法“因祸得福”。这也是增收不能单靠粮价上涨的又一原因。

    在国内外粮市已接轨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粮价受国际粮价制约,国内粮价上涨势必在影响对外出口的同时,给国外低价粮向中国倾销扩大了价格落差,最终将损害到我国种粮人的利益。

    在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者数量庞大、个体弱小,且无法直接沟通消费者的情况下,种粮人在粮价变幻中,还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忠实“粮友”。终端销售市场粮价上涨的效益,大多成为中间环节的利润。而一旦粮价下跌,形成的损失就会全部转嫁到生产者身上,种粮农民在粮价涨落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在当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务必高度重视粮价这把双刃利剑。当前,从微观看,虽然价格依然直接左右种粮者的收益,但从宏观看,为了种粮人的长期利益,应尽可能淡化对涨价的依赖,规避“双刃剑”潜伏的隐患,就要引导种粮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同时,加快建立和落实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要科学用好各种补贴机制,将反哺农业的财政补贴真正用于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刀刃上,确保粮农这一农村最大的弱势群体,在远离“双刃剑”危害的同时,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步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