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货市场
2005年我国小麦市场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格局。由于04年粮食企业普遍看多,加上农民惜售,各级粮食收储部收购的小麦价格相对较高,而农民中的存粮较多,收购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而需求表现平稳,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旺季和淡季。进入05年初,在粮企出库和农民抛售的压力下,市场呈现了供应充足,而消费平淡的局面,价格逐步下滑。新麦生长过程中,总体上是风调雨顺,主产区只有河南省有所减产,而山东省、河北省增产,全国总体小麦产量略增,新麦上市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普通小麦价格呈现出弱势震荡的趋势,价格偏弱。优质小麦部分品种,如8901、955159等,走势相对较强。
二、期货市场
CZCE期货市场,硬麦与强麦走出了二种截然不同的走势。硬麦价格一路走低,与普麦现货走势相类似,成交量与持仓量越来越小,业内人士与投机者很少参与这个品种,硬麦期货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强麦则走出了独立的行情,上半年强麦宽幅震荡,新麦上市后,因优质小麦质量普遍下降,可供交割量较小,价格一路上行,表演出一场多逼空的上涨行情。
第二部分 政策篇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之一,政府不会不管,因而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的走向影响巨大。
应该说本届政府对农业工作相当的重视,已经连续几年“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问题。05年又出台了一些列的惠农政策,而且认真贯彻执行。我们认为政府出台政策的核心思想,一是保证粮食供应安全,二是保护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切身利益,三是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改变庞大的粮食财政补贴,以市场化的手段有效配置资源。
04年开始的大量进口,补充国储库存,确保小麦供应安全。05年开始减免税费,直补农民,给农民以直接受益,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流通体制改革,的确减少了财政压力,市场资源正在有效配置,粮食安全暂时很稳定。政策调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说明本届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有很大进步。
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须解决。比如,如何让市场价格来引导农民种植结构的调整,如何让农民得到的实惠不打折扣等。相信政府在06年还会继续出台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对市场价格走势有较强的影响。
期货市场价格筑底之后,形成突破之势,演义多逼空的行情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之一,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的走向影响巨大
第三部分 基本面
一、 全球小麦总产量回落,需求增加,库存仍处于低位。
1、全球小麦总产量有所回落
最新美国农业部数据(USDA)显示,在04/05年度全球小麦出现大幅度增产的背景下,05/06年度全球的小麦总产量有所回落。04/05年度全球小麦总产达6.266亿吨,比上一年度大幅度增长13%,创出历史以来的新高,05/06年度总产达6。164亿吨,比上一年度减少1000多万吨,下降的幅度为2.6%,也算是近十年来的高水平。从数据来看,全球产量仍然处于总体增长的阶段。中国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长近500万吨,占50%,其它增产的国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
2、全球小麦总需求强劲增长 最新美国农业部数据(USDA)显示,全球小麦的需求仍然处于增长的状态,近二年增长的趋势比较明显,04/05年度全球小麦需求量达6.087亿吨,首次突破坏6亿吨,比上一年度增长3.4%,05/06年度总需求达6.218亿吨,比上一年度再增长2.2%,近二年累计增长5.7%。中国的需求出现下降,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小麦主产国,如乌克兰、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国。
3、全球小麦库存总量有所回落,但供需形势仍然安全
从最新美国农业部数据(USDA)来看,虽然近二年产量大幅度增长,但需求也保持强劲的增长,全球小麦的库存仍然没有改变下降的趋势。04/05年度全球小麦为1.5亿吨,比上一年度回升了13.5%,05/05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为1.44亿吨,比上一年度回落3.6%。从近十多看的数据来看,近三年均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库存消费比都在25%以下徘徊,近一、二年还看不到回升的趋势。但仍然处于公认的安全警戒线(17%)之上。从综合数据上来看,主要是中国的库存减少导致全球小麦库存下滑。
二、我国小麦总产量继续增长,需求疲软,但供需仍有缺口
1、我国小麦产量继续恢复性增长
数据显示,04/05年度我国小麦总产量停止下滑的趋势,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当年小麦总产达9133万吨,较前一年度484万吨,增幅5.59%,05/06年度总产量达9616万吨,增产483万吨,增幅5.52%。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国小麦产量的确是扭转了五年的下降趋势出现回升的迹象,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但继续增长受种植面积的限制。
我国小麦总产量继续增长,需求疲软,但供需仍有缺口 我国小麦需求刚性趋减
2、我国小麦需求刚性趋减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小麦消费呈现刚性趋跌的状态,全国小麦消费相对稳定,仍保持在1亿吨以上,但从01年以后,小麦消费呈现逐年持续小幅下降的局面。近5 年以来,小麦年消费已经减少550万,减幅达5%。从需求结构上来看,制粉消费仍占绝对主体,比例为88%。这部分消费近5年来呈小幅递减之势,较01年度减少326万吨,减幅为4.86%.其他部分比重不大对价格影响也不大,各有特点,其中工业消费稳步增长,饲用消费在处理陈化粮时期有一个高峰,种用消费平稳趋降。
3、供需缺口导致我国小麦库存持续减少,且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数据可以看出,由于01年之后产量的下降,导致我国小麦供需格局出现缺口,虽然近二年产量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但产不足需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缺口仍需要靠挖掘库存潜力来弥补。近六的年的缺口累计6854万吨,也就是说01年至今,我国小麦的库存下降了近全国一年的制粉用量。这种下降的幅度是惊人的,同时也说明,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小麦库存过于庞大,但时至今日是否还有继续挖掘的潜力,我国的库存有无受到粮食安全的威胁。我们从以下几点做一个评估:1、最新美国农业部对中国库存预测数据,上年度期未库存3882万吨,本年度期未库存3582万吨,库存消费比34 .4%,远高于公认警戒线17%水平。2、国内东方艾格机构数据,05/06年度期未库存4032万吨,与美国农业部相差较大。3、国内某调查机构预测,05/06年度库存6320--635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相差更大。4、我们国际期货农产品部,评估05/06年度的库存量约为4014万吨。
以上数据虽然相差较大,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库存较为充足,仍有挖掘潜力,小麦供应暂时还没有安全威胁,但库存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我们调查了解,主产区河北、山东、河南国储库存较为充实,但地方储备下降幅度很大。商品流通库存处于低位。
三、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形势分析
1、我国优质小麦需求与供应同步增长
自1997年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来,中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大幅度增长,到05/06年度国内中国优质小麦产需实现平衡。中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从98/99年度的180万公顷增加到了05/06年度的870万公顷,产量从620万吨增加到了3700万吨;而相应的优质小麦需求从700万吨增长到3870万吨。但是受中国土地制度决定的种植模式限制,优质小麦质量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食品加工的需要,中国专用面粉生产企业仍需添加进口小麦才能满足食品企业对面粉的要求。
据调查,目前中国专用粉产量约465万吨,其中有30-40万吨的高端专用粉仍然使用100%的进口小麦生产,其余专用粉生产也需添加10-50%不等的进口小麦;因此中国每年仍需200万吨左右的进口小麦来满足专用粉生产需要。
供需缺口导致我国小麦库存持续减少,且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优质小麦需求与供应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近二年优质小麦供应超过需求,其原因是从04年开始,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美麦和加麦,这些麦质量好属于优质小麦,造成统计数据供应大量增加,实际上这些进口大多进了国储库,流出市场的不足20%。目前还没有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本年度总供应量4004万吨,总需求3875万吨,略有结余129万吨。从历史数据来看,优质小麦还是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预计该种情况还可能会延续。
强筋小麦是优质品种之中的优质麦,主要是专用粉的消费,品质要求相对严格,市场价格走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2、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经过近几年的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优质小麦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首先是品质退化现象比较突出,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品种的自然退化,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由于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成本较高,单产低,而且卖不出好价格,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混种混收混储,造成品质逐年下降。比如豫34、济南17、高优503、8901等优质品种,品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别是豫34,面粉企业基本上不将其当作专用麦来制粉,市场上价格也比8901低150-200元/吨。最近一、二年又有新品种较大面积推广种植,如955159白硬冬二号、9409等。目前面粉企业对8901、955159、济南17这几个品种较为认可,价格也相对较好。
总之,虽然数据上来看,优质小麦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真正面粉企业认可制专用粉的优质品种应该还是有缺口,所以这些品种现货价格坚挺。
四、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扩张受限,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提高
虽然近二年度小麦的产量出现了增产,但我们认为后续增产的空间不大。因为增加产量的途径一方面是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是提高单产。种植面种增加的空间应该是相对较小的,适宜种植小麦的区域相对固定,该挖掘的潜力在去年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基本已经到位,耕地面种被城镇发展道路建设大量占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增产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单产,但单产是受天气、管理和投入等因素制约的。而天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04年度我国小麦主产区风调雨顺创出历史的高产年。但这样的高产年是可遇不可求的,数据显示04年度的增产来至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而据农业部门人士介绍,这样高的单产创出几十年来的新高。
今年我国主产省黄淮海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地区播种情况良好,但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受秋季涝灾的影响,播种期有所延迟,有的推迟了近二十多天。从面积上来看,应该与去年大体持平。那么后期生长期间的天气将是对产量影响起主导的因素。(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