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国家粮食局2006年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2-10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粮食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三大体系,建设六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即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健全三大体系,即在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粮食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以现代化粮食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六大工程,即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工程,国家粮库技术改造工程,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工程,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国家宏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积极推进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健全粮食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和衔接机制,巩固和发展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全面启动粮食行业“十一五”规划,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行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管粮;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积极推进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抓紧《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的有关准备工作,国务院文件下发后,即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进行具体部署。今年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推进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一是积极稳妥地解决企业历史包袱。继续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清理审计、认定和剥离工作的指导。及时将政策性挂账上划到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研究提出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挂账的处理办法,为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条件。二是努力做好分流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认真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切实将支持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兴办企业实体,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富余人员。三是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政企关系,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合理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认真研究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办法,探索对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四是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扶持,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非国有资本进入粮食市场,优化粮食市场主体结构,促进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进一步消除粮食流通中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的流通机制。五是继续加强对产区、销区、产销平衡区改革的分类指导。密切关注和重点掌握各地区尤其是主产区在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抓住关系改革的关键和重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县级粮改联系点制度,继续总结推广县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典型经验,促进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努力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针对2006年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按照中央的部署,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这两点要求是指导粮食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要按照这一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一是根据粮食的产需和供求情况,适时适度地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努力做到粮食总量、品种、结构基本平衡。加强粮食供给薄弱地区的粮源,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二是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在保持粮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健全启动机制、补贴机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价格保护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完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妥善解决国债投资建设粮库的产权归属问题。及时下达年度轮换计划,指导和监督有关企业均衡做好储备粮轮换工作,积极推进储备粮轮换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储备粮轮换更好地适应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四是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五是继续做好军粮、退耕还林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积极搞好库存老粮的销售。在不打压市场粮价的前提下,妥善处理陈化粮,尽可能利用资源,减少损失。六是继续加强粮食统计和监测预警工作,完善粮食应急机制。

    (三)建立健全粮食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和衔接机制,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引导和促进产区与销区优势互补、企业与农民利益协调,是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是逐步建立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适当调整粮食风险基金支出结构,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发展产销合作。二是强化促进粮食产销衔接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产销区利用各自优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开展深层次合作。加大对产销衔接运输、银行结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协调解决产销合作中遇到的运输、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三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并带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实现粮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粮食流通和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切实得到实惠。

    (四)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体制

    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相关配套规章,继续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级储备粮和政策性用粮进行监督检查,继续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粮食库存自查和抽查,全面掌握粮食库存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实现紧平衡调控目标提供准确依据;健全省级监督检查机构,逐步将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向市县延伸,重点推动基层的行政执法;建立粮食经营者诚信档案和监督检查执法信息网络系统;完成《“十一五”粮油标准发展规划》的编制,加强粮食国家和行业标准、陈化粮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和规范全国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

    (五)全面启动粮食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

    积极推进和组织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和 “十一五”粮食物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认真落实“十一五”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做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和前期启动工作,有效促进粮食行业科技进步;启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指导农户家庭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高度重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建立粮食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我局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粮食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按照我局研究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加强纪律教育,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抓好机关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督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