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同在,前进和徘徊并存。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统领粮食改革大局,推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建立一个市场条件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构筑一个新型的粮食价格形成和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成为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第八届中国粮食市场论坛围绕粮食宏观调控与价格走势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博士作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对2006年的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经济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黄守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粮食供求格局和政府调控目标》的发言中,从需求、供给、成本、品种、布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的粮食供求格局,指出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目标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稳定物价,二是农民增收;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延长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卢景波对2004年的粮食供需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2005年的粮食供求形势和稻谷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情况。他还从供给、需求和国际形势三个方面对中长期的粮食供需关系做出了研判,指出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当前我国粮食的宏观调控应该采取以下八项措施:一是要正确分析形势,做好平衡工作;二是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条件;三是要稳定支农的政策措施;四是要完善粮食的储备调控体系;五是要支持粮食产销区建立合作关系;六是要做好粮食的进出口工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七是要建立粮食安全的预警机制,引导生产和流通;八是要健全市场体系,使市场的主体多元化,流通多元化,搞好监管,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一部主任朱远洋做了《粮食信贷政策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发言,指出农发行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资金安全带来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粮食信贷政策发展取舍和粮食企业的经营战略。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李经谋在报告中提出要构建我国粮食价格形成的新机制:制定政府目标价格,构建粮食价格的保护机制;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利用国家调控手段,形成市场价格调控机制。与此相联系,一是要确立一定时期的国家粮食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二是要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三是要建立健全粮食法律法规体系。
郑州商品交易所张书邦博士就粮食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控制风险作了专题发言。刘正敏、刘笑然、冯吉龙、杨虎群、刘兆福、李斌、刘力分别对小麦、稻米、玉米、油脂、大豆、面粉的市场行情走势和国际粮食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300多名代表专心致志地听取了专家学者的分析报告并进行了互动式研讨。与会代表反映,论坛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听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