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国内外粮食物流体系比较研究(2)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9-12  
     (三)美国的粮食加工体系

    粮食加工增值问题在美国一直受到关注。据统计,美国农产品的加工品同初级品相比至少可增值30%,有些可达1至4倍。例如,原粮加丁成成品粮可增值35%至70%,油料加工成成品油可增值80%至240%。

    美国粮食加工最具代表性的是面粉加工。美国面粉加工业在近25年来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经过数十年的国内面粉消耗量停滞不前甚至减少,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面粉消费量开始增长,令世界面粉加丁商对当今美国国内面粉市场羡慕不已。在这一增长时期,美国人均面粉消费从1972年的49.5公斤上升到1997年67.5公斤,与此同时国内面粉总消耗量上升了72%,大大超过了美国人口在同期内31%的增长。1999年以来,国内小麦消费量每年都在3500万吨左右,约占其产量的60%。行业分析家们列举了面粉消费增长的几个理由: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日益增长的对快餐和其他方便食品的需求;对面包营养的新认识;人口构成的改变,包括对以谷物为原料的少数民族食品的日益欣赏。

    但是,面粉消费量的增长并未带来美国面粉加工业的同步发展。美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出口国。但自1970年以来,美国面粉出口下跌了50%以上,与此同时世界面粉贸易反而扩大了。美国面粉加工商抓住了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量为其提供的有效机会,而由于出口减少,使面粉加工商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出现加工生产能力的过剩。2000年,美国面粉产量2100万吨左右,比前10年增加了17%,比1980年增加47%。以1970年为基数,在以后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内消费增长促使产量增加超过产能的增加,也就是说生产能力的增加赶不上面粉消费需要的增加,这种制约一直维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后来,新面粉厂的建设和原有面粉厂的扩展,使累计产能的增加领先于产量增加,出现了制粉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了生产能力的闲置。

    近年来,美国面粉加工业正在进行行业重组和合并,以提高面粉加工效率。目前,美国面粉厂的数目从1965年的435家下降为1998年末的200家,并且自1981年以来,面粉公司数目也从166个下降到88个。行业重组后,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在200家面粉厂中,有61家具有每天加工454吨以上面粉的能力,有55家每天加工面粉在226吨至454吨,而日加工能力不足45吨面粉的小厂仅有34家。如美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ADM面粉加工公司,每天可加工14483吨小麦、硬质小麦和黑麦,规模效益非常明显。

    美国国内面粉市场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食品千业企业。需求量大、且种类繁多,最终产品包罗万象,从小糕点制作到烤制点心以及成批量的面包、快餐和糕饼,使小麦和面粉的价值大大增值。

    美国在饲料加工增值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美国饲料加工原料中有一种高油玉米,在谷物增值生产中是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市场潜力很大,其含油量在7.2-7.5%。这种高油玉米在作为饲料使用时,基本符合动物饲料配方中的对油脂的需求,可不再添加油脂,节省了饲料厂的油脂添加设备,尤其解决了在冬季添加的困难,且加工灰尘减少,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饲料转化率,降低了饲料成本,对动物的肉质改良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饲料产品的价值也大幅度地增加。这种作为饲料原料的高油玉米的种植发展很快,目前其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多万英亩。

    (四)法国的粮食购销体系

       法国农民生产的粮食在留足自己消费部分后,剩余的粮食全部出售。农民销售自己生产的粮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把粮食出售给当地的粮食收购机构。在法国,大约有70%的粮食收购机构从属于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是由农民直接控制部分资本的企业,合作社在私人范畴内运作,没有国家干预。2.生产者把粮食送交到当地粮食收购机构的粮仓,但还保留粮食的所有权,粮食收购机梅对粮食进行化验、分类和储藏,并给粮食生产者开出一张发票,上面注明农民交付粮食的价格。但只有在征得生产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支配这些粮食。生产者是否同意,取决于与市场变化相联系的销售价格。3.生产者把粮食储藏在自己农场的仓库里,自己选择时机把粮食销售出去。法国农场仓库的总储藏能力是2000万吨。这样,生产者就需要在粮仓建设和装卸手段上进行投资,承担起自己粮食销售的责任,并且要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方式下,生产者是依据市场价格出售粮食,也可能把粮食直接卖给粮食加工厂或国际粮商。4.生产者可以和实业者或粮食收购企业签订包含有协议价格的合同,保证按生产责任书种植指定的品种,质量也要符合协议的要求,并按协议进行收购。

    在法国,粮食收购是由大约330家合作社和800多家粮商来承担的,他们对收购的粮食进行检验、处理和分级后,便把粮食储存起来,以便卖给用户和了出口商。法国粮食收购者拥有3800万吨仓容,1100万吨辅助仓容,其中300万吨分散于各个港U。加上农场的仓容量,法国共有7200万吨的粮食仓容,高于一年粮食与油料作物的收购量,粮食产量与粮食仓容之比为1:1.2,,粮食收购机构和粮商在靠近农场的地方建立粮食接收和储运设施,一般说来,在大粮食产区,粮食收购机构距农场不超过4公里,这有助于粮食生产者在收获季节赢得时间,避免收获中的损失,确保粮食质量。拥有足够的仓容量也使收购机构有条件把不同的粮食按质量和品种进行分类,满足了国内客户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粮食物流一直给予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在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上作了大量工作,基本保证了粮食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和军需民食对粮食商品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6万多个粮库、2万多家粮食工业企业分布在全国2000多个市、县,还有60万套的稻谷加工机组和4万套的面粉加工机组分布在乡镇加工作坊。1800亿公斤的粮食仓容、5亿吨的粮食加工能力虽与实际需要有不相适应之处,但对调剂粮食供求、保证粮食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粮食库存控制方面,以储粮安全为前提,积极推广粮食库存的ABC管理办法,即根据各种库存粮食商品的数量及所占用的资金数额占粮食库存总量和库存总额的比重将库存粮食划分为A、B、C三类,从而抓住重点、照顾一般地进行库存控制。创建“四无”粮仓,有条件的地区还实行了栈租经营和租赁经营,提高了粮仓利用率,节约了库存费用;粮食运输中,强调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选择经济的运输路线、廉价的运输工具组织粮食合理运输,遵循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的原则,在规划粮食生产布局的基础上确定粮食流向和商品粮食的合理摆布;粮食加工方面,尽量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出品率,开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及增加新产品开发的投入,提高粮食增值水平,并通过组织来料加工、社会加工的方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例如小麦专用粉的生产,我国已能开发出40多个品种,虽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速度却很快。正是由于物流体系建设上采取了这些积极措施,使粮食流通工作在有效保证供应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粮食经营的放开,粮食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控制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合理组织粮食物流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这样,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粮食物流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未改变,对在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组织粮食物流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表现在:通过明确国家扶植的粮食品种按保护价收购等措施,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为粮食物流的合理化提供优质粮源保证;加大投资力度新建了400亿公斤的仓容并配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对一些旧的粮仓进行了改造,使粮食物流作业衔接配套,提高了粮食储运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东北、长江、西南、京津四大粮食中转运输走廊,实现了公铁、水铁运输方式的一体化,直接提高了粮食物流效率;通过改组、改制对粮食工业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在继续推广深加工、精加工的基础上,加大对粮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使粮食在加工增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