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首次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那么,预案启动之后,这个杠杆能否撬动整个市场?作为巨额夏粮收购资金的供应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会不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随之而来的一些新问题又将如何解决?为此,记者近日专程赴湖南、广西两省(区)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粮价跌破政策底线
“预案”启动迫在眉睫
据调查,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共同生产费(主要是人工工资)涨价,农民种粮成本较上年平均提高8-10个百分点,而市场粮价从3月中旬开始却是一路下滑。湖南省开秤初期,早籼稻收购价格一直徘徊在65元/100斤,个别地方降至61-63元/100斤,比上年同期至少下降了7元;而广西区荔浦县收购价则为65-68元/100斤,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10元,两地均低于国家制定的70元/100斤的最低收购价。
而粮食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不高,也加剧了粮价下跌。由于市场价格反弹乏力,粮食企业为低收高售,普遍等待粮价继续下降,因而迟迟不入市。同时,部分企业去年较高价位收购的粮食今年以来销售不畅,造成库存积压或者销售亏损,不能及时还贷,即使有可能享受到农发行给予的延期还贷政策,但已经形成的亏损还是要自己承担,致使其入市收购能力受到削弱。还有极少数国有粮食企业发生挤占挪用收购贷款的问题,不仅自有资金短缺,也增加了争取新贷的难度。这种情况下,一些个体粮商趁机压级压价收购粮食,加剧了粮价下滑。
由于市场粮价明显低于农民预期,除了20%-30%的农民因急需用钱不得不售粮以外,大多数农民都在等待观望———尽管今年收购工作普遍比往年提前了10天-15天,早籼稻收购进度却十分缓慢,还一度出现了农民不卖、经营者不收的僵持局面。
7月25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一部向总行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建议立即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收购的信心,改变其对后市价格的悲观预期,而且有利于中央政策取信于民……”
很快,农发行总行据此将今年早籼稻收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专门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反映情况。7月28日,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0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国家正式启动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有多少收多少
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凸显
“预案启动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行长王振回忆道,按照7月上旬制订的计划,该行预计收购早籼稻37.5亿斤,并相应安排资金24亿元。启动最低收购价后,收购数量猛增,全省日投放早籼稻收购贷款达1亿元以上。8月12日,该行再次向总行申请追加资金20亿元,至20日,累计支持企业收购的粮食已超过全省商品粮总量的一半。
“后面到底能收多少还不好说,但我们资金准备得很充足,即使将全省60亿斤商品粮全部收购都没问题———只要农民交,企业必须收;农发行会及时供应资金。”
与湖南省启动的最低收购价预案不同,今年广西区早籼稻收购价分为两部分:一是储备订单收购,即政府委托指定的粮食购销企业通过与种粮农户签订订单,以0.75元/斤的价格收购粮食用于地方储备;二是完成储备收购之后,按照0.7元/斤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这两种价格均高于目前的市场粮价。
8月26日,当记者赶到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四塘粮所时,这个所已完成300万公斤早籼稻的收购任务,比去年整个县的收购量还多。临桂县粮食局局长毛先智告诉记者,今年农民交粮特别踊跃,出现了4年来没有的排队现象,很多粮所都要收到晚上12点,五通粮所最晚收到了凌晨5点钟。
“今年签的太少,能够多一点就好了。”刚刚卖完1200公斤订单粮,四塘乡横山村委池头村农民骆初华有些惋惜地对记者说,“除了订单粮,国家保护价是70块(每100斤)。现在手头还有5000多公斤余粮,我打算把它都卖到这里———外面市场价100斤比这里要差6块钱呢!”
截至记者发稿时,农发行广西区分行已发放夏粮收购贷款5.43亿元,同比多放1.98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00亿公斤,同比多收0.82亿公斤;企业兑付农民售粮款2.87亿元。
确保“预案”落实农发行风险控制面临考验
根据规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归中央所有,收购过程中产生的利息及费用均由中央财政负担,任何企业不得擅自销售;如果将来国家对这批粮食进行拍卖,则所有盈利均要上交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
“尽管从总体上来讲风险不大,但如果把握不好的话,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企业虚报收购量套取收购资金等。所以,我们在每个库点都配了两到三个信贷员,对收购的粮食进行跟踪,必须把收购码单和入库单核对上才付款。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监管是比较到位的。”分管信贷的湖南省分行副行长姜大刚向记者介绍说。
其实,可能形成的风险并不止于此。今年早籼稻收购量大大超过往年,而收购渠道相对单一,巨额收购资金集于农发行一身,这无疑对其风险控制是一个考验。
为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各地农发行都采取了比往年更加灵活的信贷政策。湖南省夏收伊始,农发行审核确定的191个收购企业,基本上符合其贷款条件;但这些指定收购库点仍难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该行随后又增加了98个委托收购网点,而这其中有76家具备贷款资格。
“确实有一部分县因为企业改革改制不到位,没有一家企业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同当地的粮食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充分协商,由政府指定一到两家当地企业承担收购任务,农发行也给予其贷款资格。”
广西也存在同样情况。为防止局部地区出现卖粮难,对企业用于粮食收购的自有资金比例、经营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要求,广西分行还因企制宜、灵活掌握,尽量使更多企业能够入市收购。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今年粮价下降本是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但预案启动带来的政策效应,使价格继续保持在较高位置。那么,今后如果不实行保护价了,无论粮食企业,还是收购资金的供应者农发行,都有可能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的确有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农发行益阳分行行长张卫国冲记者连连点头。
“企业收购的费用(人工、水费、电费),加上利息,平均一年下来要达到每公斤0.1元,现在这些钱都由省里补贴。”而农发行广西分行副行长黄小卫担心的是:“将来如果市场价格仅维持在0.7元一斤,不需要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省里就没有理由给你补贴,到时这部分费用谁来埋单?”
保护价托市作用明显
后市问题不容忽视
“启动预案的目的,就是要托市。”据农发行广西省分行行长李熙中介绍,广西全区共有81个县及县级市,而此次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却只限于其中的31个县,另外50个县并没有启动。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31个县的粮食产量占整个广西自治区的一半,实行保护价政策后,能够起到拉动市场价格的作用———现在周边粮价都已经开始上来了,基本上在67元/100斤左右。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的话,那么价格将会更低。”
“这叫做四两拨千斤呐!广西财政没有那么多钱,整个风险基金只有5个亿,如果像湖南那个做法恐怕10个亿都不够。现在的均价是73元/100斤,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均价就62-63元/100斤,每斤相差1毛1。以整个临桂县早稻产量2.2亿公斤计算,这得差多少钱?相当于这些钱全补给农民了。”站在一旁的临桂县粮食局局长毛先智补充道。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启动,对今年低迷的国内粮食市场的确起到了托升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兑现了对农民的承诺,农民利益得到了保护,收购企业得以做强做大,而农发行基层机构也因政策补贴而扩大了利息收入来源,可谓皆大欢喜。但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人们对后市的担忧。
“目前早籼稻收购进展比较顺利,但我觉得可能难题还在后面。”“最担心的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中稻和晚稻收购上能否继续实行———尽管现在市场粮价托起来了,可一旦停止实行这一政策,粮价又有可能会跌,而中、晚稻收购量比早稻要大得多。”
在湖南省益阳市欧江岔粮库,牌口乡飞跃村农民陈志国也对记者道出了他的担心:“晚稻你们要是不(按最低收购价)收,个体户就会压我们的价。一旦晚稻价格掉下来,成本又比早稻高,可能明年就没人种田了。要是还能够按最低收购价收,那我们就有信心了。”
而“如果中晚稻收购中国家继续启动,我们还将面临一个仓容问题,后期的信贷服务工作将会更加艰难。”据农发行反映,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之后,许多地方的仓库绝大部分都被卖掉了,另有一些是卖不掉的———“至少有一批仓库因长年失修,已经不适合装粮食了。真要把粮食放个一年半载,质量肯定下降,这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也是我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将尽最大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论湖南还是广西,农发行都在最后做了如此表示。 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之后 农发行面临几多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