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政策拉动谷价上扬“国进民退”趋势堪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9-02  
     月28日国家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正式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以来,各地早籼稻收购进度迅速加快,政策托市作用下,原本低迷的早籼稻市场迅速活跃,市场价格也稳步上升,农民普遍表示满意。但是,政策托市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对我国粮食市场化流通的改革带来一定冲击。由于风险大、门槛高,很多民营粮食企业谨慎入世,仅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托市”,造成“国进民退”的局面。记者认为,这一不利因素将在今年中晚稻收购期间显现。

    --政策拉动谷价上扬,农民普遍叫好

    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后,湖南省先后确定了289家指定和委托企业、457家延伸企业、746家库点执行国家最低价政策。截止到8月上旬,全省已经完成新早稻收购147.6万吨。其中111.8万吨是按照最低价政策收购的,占收购总量的75%以上。湖南省粮食局计划调控处陈学坪副处长说,政策预案对市场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8月1日-10日,全省早稻日收购量高达9万吨,在政策拉动下,市场价格从启动预案前的每百斤62-65元上涨到目前的65-68元,每百斤平均上升3元。

    湖南省农业厅对省内22家私营米业公司、贩粮大户收购价格监测显示,截止到8月12日,市场早稻收购均价达到68.7元/50公斤,比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仅低1.5元左右,早稻市场价格与政府最低价差距逐步减小。从最近价格监测情况看,政策性收购发挥了主渠道和托市的作用,带动市场粮价稳定上扬。目前,有些地方早稻市场收购价格每百斤逼近70元,交易活跃的益阳市兰溪米市市场价甚至高出70元,达到71元。

    位于沅江市的石矶湖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年农民交粮十分积极,启动最低收购价库今年的收购任务是2万吨,目前已经完成。另外,位于沅江市内的琼湖、赤山两个储备库的早稻早稻储备任务也基本完成。

    江西省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全省早稻收购已进入高潮,收购量同比大幅提高,日均入库量超过1亿公斤,为历年之最。江西省粮食局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省共收购早稻32.76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14亿斤,同比增长135%。

    今年江西早稻收购的主要特点是,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及时,执行情况良好,农民普遍满意;收购高峰来得早来得急,农民一改去年的惜售心理,大量集中送粮,由于参加托市收购每百斤可以得到收购费、保管费,指定收购点和延伸收购点收购积极性也很高,早稻收购呈现“购销两旺”局面。

    --粮食市场“国进民退”趋势值得警惕

    今年是启动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的第一年。早籼稻在执行国家政策收购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尤其是民营粮食流通加工企业受到“挤压”,缺乏参与市场流通的积极性,粮食市场呈现“国进民退”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加以完善。

    第一,私营大米加工厂受冲击大,不利于早稻在市场上的正常流通。此次江西省和中储粮江西分公司指定的托市收购点和延伸收购点都是中储粮的直属库、中心库或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一家私营粮食经营企业。私营粮食经营企业收购常规品种要么按每百斤60多元的市场价挂牌,要么按70元与国有粮食企业竞争,结果不是收不到粮,就是亏本,因此纷纷关门歇业,或者收取少量优质品种。在目前全省已收的32.96亿斤中,个体私营粮食经营企业的收购量只有3.6亿斤。

    吉安市青原区个体大米加工厂庐东米业公司总经理郭志明反映,今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把他“害惨了”。由于在收购价上无法和国有收购点竞争,到8月20日,他只收了七八十万斤早稻,而且2/3是糯谷和价格高达每百斤90多元的优质早稻玉雪粘,有时候一天都难得开秤。这与往年日收数十万斤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也无法和国家的托市收购点日夜营业、排队交粮相比。整个工厂处于关门的边缘。他现在只能寄望于中晚稻市场行情好一点,不需要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收购市场主体重新分化,中储粮成为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托市“主力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明显,个体粮贩仍然活跃,私营加工厂受冲击较大。早籼稻收购后期,湖南个别地方还出现市场粮商与国家储备库争抢粮源的现象。汨罗等地扩大储备库收购点后,私营米业公司负责人和一些贩粮大户反映,他们基本收不到粮了。

    第二,优质不优价,挫伤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不利于粮食产业的长远发展。虽然预案对水分、杂质、出糙率、整精米率等质量指标有严格规定,但对于优质早籼稻与普通常规早籼稻的价差没有规定,除极少数特优品种存在明显的价差外,不少指定收购点不再区分品质优劣,一律按每百斤70元收购。

    第三,延伸库点收购的粮食集并存在困难。为了方便农民卖粮,今年江西省在中储粮确定286个指定收购点的基础上,又把所有乡镇粮管所确定为延伸收购点参与托市。按照中储粮江西分公司的要求,延伸库点收购的早籼稻要向指定库点集并,而且当月收购当月集并。但各地反映集并困难很大。

    --指定库仓容吃紧,中晚稻收购堪忧

    最低价政策启动后,由于指定企业大量吃进,仓容紧张,必将给即将上市的中晚稻收购带来很大冲击。

    一、仓容有限,影响中晚稻收购。早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政策的收储企业数量和仓容本身有限,并且在粮食储备中早稻和中晚稻必须要分仓储存,这些企业在吃进这么大数量的早稻后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国家集中拍卖,则肯定会打压即将上市的中晚稻价格;如果继续储存,则仓容紧张,必将影响中晚稻收购。专家预测,今年晚稻生产略大于需求,从目前销区市场价格分析,出库价70元左右,在这样的价位下,市场自营收购主体可能会谨慎入市。因此,国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可能性将会很大,甚至是势在必行,可从湖南目前的情况看,指定企业仓容紧张是普遍现象,在个别地方这个问题可能还很严重。

    记者最近在湖南一些粮库调研时,一些负责人也反映仓容紧张的问题。石矶湖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方志明认为,早稻收购到位后,面临着中晚稻上市后仓容紧张的问题,目前沅江市境内的3个粮食储备库的仓容基本满了。今年农民送粮积极性格外高涨,80%以上的农民不会惜售,现在很多仓库都满了,收购困难肯定是个问题。

    二、最低收购价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宣传解释。为内人士认为,启动最低价预案在宣传上还需要多做工作。中央最低收购价政策明确规定:一是每百斤70元的价格是到库价;二是由指定企业按照最低价收购是有限托市,是“最低收购价”而不是“保护价”政策,不像以前那样遍地开花收购。可是政策到了基层,农民和许多基层干部都理解为以前的“保护价政策”,认为政府要敞开收购,把农民的余粮全都收上来。由于基层干部群众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亟待建立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在此次早籼稻最低保护价方案启动之前,夏收小麦市场就已经上演过一幕政策托运市。在今年新小麦即将收获上市时,针对当时小麦市场价格低迷的状况,国家决定暂停储备小麦轮出及陈粮集中拍卖,避免粮食大量集中出库,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并损害农民利益。同时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储备粮公司结合库存小麦轮换,采取先轮入的方式,积极参与市场收购。中储粮总公司在夏收期间,按照冀鲁豫地区中等白小麦挂牌收购价不低于0.72 元/斤,江苏、安徽、湖北红小麦不低于0.69 元/斤,收购130 亿斤小麦作为临时储备,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据记者了解,虽然新麦上市期间,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中储粮提前轮入的价格,但却因打乱了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律,为小麦价格再次下滑埋下隐患。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随着中储粮收购的结束,小麦价格出现下滑的趋势。

    尽管启动早籼稻最低保护价方案与中储粮提前轮入小麦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和前几年的保护价格政策相比,目前采取托市收购措施,对市场的影响要温和得多,调控的力度也容易控制,但均是以政策之手影响市场运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虽然暂时稳定住了市场价格,但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粮食价格在此价位上能维持多久?

    从国家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一年多的进程看,由于市场规律主导小麦正常流通的格局已在一些地区出现,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掌控粮食价格的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如何以市场经济的视角,认真总结近些年来粮食价格波动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粮食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目前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