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粮食市场价格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粮食市场价格运行基本平稳,但进入4月份后,随着夏粮收购期的临近,小麦、籼稻收购价格出现下降,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呈稳中有降态势。6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的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下同)69.86元,比1月份下降1.84%。其中,三种粮食国有粮食企业加权平均收购价为69.66元,比1月份下降1.71%,比上年同期下降3.74%。分品种看,主要特点是:
(一)稻谷收购价格略有下降,早籼稻价格走势疲软,粳稻价格保持坚挺。6月份,稻谷平均收购价为79.22元,比1月份下降1.31%。其中,早、晚籼稻收购均价分别为72.97元、76.18元,比1月份分别下降4.79%、2.06%;粳稻收购均价为90.69元,比1月份上涨2.54%。在各类粮食收购企业中,国有粮食企业早、晚籼稻收购价分别为73.17元、76.10元,比1月份分别下降4.15%、1.74%,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34%、3.68%;粳稻收购价为89.09元,比1月份和上年同期分别上涨2.06%和3.74%。
(二)小麦收购价格降幅较大,近期有所回升。6月份,小麦平均收购价为70.47元,比1月份下降8.25%。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小麦平均收购价为70.64元,比1月份下降8.01%,比上年同期下降1.48%。但6月下旬国家出台小麦收储政策以来,小麦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据对部分产区每日监测,6月30日,冀、鲁、豫、皖、苏5省白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70.03元,比6月20日上涨1.70%。
(三)玉米价格止跌回升并呈趋稳走势。6月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53.18元,比1月份上升6.66%。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为52.96元,比1月份上升6.57%,比上年同期下降14.32%。近期,玉米价格趋于平稳运行
另外,成品粮市场大米、面粉零售价格价格基本平稳,各月价格环比变动幅度都在1个百分点以内。6月份,36个大中城市大米、面粉集市、超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46元、1.45元,与1月份相比,大米价格微降O.23%,面粉价格略升O.69%。其中,36个大中城市大米、面粉集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41元、1.31元,比1月份分别略降O.70%、O.3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米价格下降2.75%,面粉价格上涨O.77%。
二、当前粮食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今年粮食收购价格在新粮上市前出现下跌,新粮上市后,价格依然有走低趋势。小麦收购价较前期虽略有回升,但进入7月份后,特别是近十几日来价格回升势头已明显趋缓,7月26日冀、鲁、豫、皖、苏五省白小麦平均收购价为70.63元,低于上年同期4元钱左右。同时,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市场价格低于临时收储规定的挂牌价格的情况,如河南省太康县、山东省滕州市白小麦收购价格分别为71元、70元,分别比临时收储挂牌价格低1元、2元;江苏省如东县、宝应县红小麦收购价格均在65元左右,比临时收储挂牌价格低4元。
早稻价格继续呈下降走势,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据7月初调查,湖南省益阳市陈早稻收购价在68-69元左右,比上年同期约下降7元;湖南省祁阳县收购价在65-68元之间,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5元;广西区荔浦县收购价65-6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10元。从对部分产区每日监测情况看,新早稻上市后,收购价仍继续走低,目前部分地区价格已低于最低收购价。例如,7月26日湖北省浠水和监利县早稻收购价分别为62.5元和61元,分别比最低收购价低7.5元和9元;湖南省华容和汉寿县收购价分别为62.5元和65元,分别比最低收购价低7.5元和5元;广西区荔浦县收购价为68元,也低于最低收购价2元。
近期粮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一)粮食企业收购积极性不高。由于2003年末以来粮价已出现两次较大幅度上涨,粮食企业普遍认为粮价再次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同时,粮食市场放开后,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粮食企业本能地具有"低收高售"的倾向,以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增大后市操作空间,因此其等待粮价继续下降的心理明显增强,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不高。
(二)收购资金筹措难度加大。部分粮食企业去年较高价位收购的粮食,今年以来销售不畅,造成库存积压或者销售亏损,不能及时还贷。当前,稻谷压库滞销成为企业更为关心的问题,即使企业有可能享受到农发行给予的延期还贷政策,但已经形成的亏损还必须自己承担,因此其入市收购的积极性和能力都受到削弱。另外还有极少数国有粮食企业发生挤占挪用收购贷款的问题,不仅自有资金短缺,争取新贷也增加了难度。
(三)主销区掌握粮源的意愿不强。如广东等主销区去年从湖南等主产区收购的粮食较多,地方储备较大幅度增加,今年去产地收购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目前去湖南洽谈早稻收购意向的广东企业就比去年同期大大减少。
(四)农民在粮食价格形成中处于明显弱势。我国大多数农民种粮规模偏小,售粮也是分散进行,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市场力量,再加上其普遍缺乏市场信息,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粮价。另外,种粮农民特别是主产区种粮农民缺乏现金的情况较为普遍,购买农资、孩子上学所需现金往往需要出售部分粮食换取,在此情况下,无论市场价格高低都得出售。
三、对后期粮价走势的判断
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市场产不足需的格局、国家政策取向、种粮成本增加等因素将支持粮价的稳定,但造成近期粮价走低的主要因素也仍将会对后期粮价产生一定影响,应努力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一)我国粮食市场仍为产不足需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农户种植意向调查,预计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5.58亿亩,比去年增长2.3%。其中,夏粮已全部收割,初步统计的总产达到10627万吨,增产512万吨,增长5.1%。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有所增长,但当年粮食产不足需的格局难以改变,稻谷、小麦产需缺口预计共500亿斤左右,仍需要靠挖库存和组织进口调剂。当年粮食仍然产不足需是支撑市场粮价的重要基础。
(二)国家加大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力度。今年国家仍将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国家已公布的早、(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仍为每50公斤70、72元,与上年度持平。同时,6月下旬国家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储备粮公司要结合库存小麦轮换,采取先轮入的方式,积极参与市场收购。中储粮总公司在夏收期间,按照冀鲁豫地区中等白小麦挂牌收购价不低于每50公斤72元,江苏、安徽、湖北红小麦不低于69元,收购130亿斤小麦作为临时储备。国家为稳定粮价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三)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粮食生产成本。据对粮棉主产县市监测,今年以来化肥价格依然有较大幅度上涨,6月份全国尿素、钾肥、复合肥等主要品种零售平均价同比涨幅已接近、个别地区甚至超过20%。由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升,各地种粮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湖南省祁阳县物价局调查测算,今年农民种植早稻每亩购买化肥支出比上年增加21.9元;安徽太和县农业等部门测算,今年每亩小麦生产成本增加27.4元。种粮成本的增加会从成本角度对粮价形成一定支撑。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后期小麦、早稻收购价格总体上仍可保持基本稳定,价格水平可能会略低于去年同期,特别是7-9月份粮食相对集中上市期间,小麦、早稻市场价格很难有大的起色,但价格继续下降的幅度也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