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势突出 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资源大省,吉林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省发改委工业处负责同志介绍: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510万吨,粮食商品量高达2100万吨(其中玉米商品量达到1600万吨),人均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畜禽存栏数量分别达到了牛525万头,猪1000万头,羊410万只,禽18123万只,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同样居全国首位。全省有林地面积80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42.5%,东部长白山区药食动植物资源达1000多种。
与此同时,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地缘和生态优势明显。吉林省是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部长白山区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作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中部松辽平原是国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西部的科尔沁草原是中国著名的大草原和畜牧业之乡。绿色、有机、无公害是吉林省农产品资源的突出特色。二是主导产业发展迅猛。2004年,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达到67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八五"、"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至20%,"十五"期间增速超过20%,今年1至5月份,增速更是高达40%以上。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目前全省的农产品加工业骨干企业几乎都是由民间投资或与外商合资建成的。吉林德大、长春皓月、吉林沱牌、吉发实业、吉林华正等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已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四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吉林省拥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合国援华玉米开发研究中心和国家玉米深加工工程中心等20多个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每年有几十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一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振兴老工业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发力
2002年,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吉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三大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更如沐春风,发展势头迅猛。
在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国家发改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他们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己任,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大力扶持吉林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带动了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推动了该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安排的两批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国债项目中,吉林省共有25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列入计划,占该省工业国债项目的31.6%,项目建设投资93.9亿元。目前,25个国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3.26亿元,预计到2005年年底将累计完成投资88.5亿元,占全部建设投资的94.2%。其中,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肉牛产业综合加工国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超过全部投资的50%;德欣分厂改造工程已于5月8日正式投产运行,肉牛屠宰能力达到年50万头、肉羊屠宰能力达到年30万只;大成集团年产20万吨化工醇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华正牧业猪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预计年底前将建成投产;中国德莱肥肝鹅肉绒兼用鹅产业综合加工项目边建设边生产,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2007年将全部达产达效。
龙头企业纷纷崛起 产业效应迅速集聚
无论是在投资规模还是科技含量等方面,以上项目都创下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录。随着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批国家乃至亚洲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将不断脱颖而出。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销售收入和利税也将同步快速增长。据测算,以上项目建成生产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37.2亿元,利税61.7亿元。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效应将加速集聚,市场竞争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优势。目前,这种集聚效应已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聚了资金、技术和人才。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兴发、杭州娃哈哈、香港华润、江苏雨润、山东金锣、浙江农夫山泉等国内重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吉林,共有200多亿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二是迅速壮大了骨干企业规模。长春大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综合加工能力最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集团,先后在长春、德惠、锦州、上海、福州等地建设了5个玉米深加工工业区,拥有19家核心企业,年处理玉米能力18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生化饲料、淀粉糖、氨基酸、化工醇等各类玉米深加工产品200多万吨。产品除供给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欧洲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长春皓月公司肉牛屠宰加工能力由20万头提高到50万头,华正公司猪屠宰加工能力由60万头提高到120万头,德大公司肉鸡加工能力由5000万只提高到1.25亿只。三是提升了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玉米加工行业为例,整个行业已由淀粉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向以赖氨酸、苏氨酸、化工醇等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结构转变。一些重点产品优势突出,30万吨的赖氨酸、2000吨的精氨酸和2万吨的化工醇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33.1万吨的发酵酒精产量居全国第3位。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咬定产业发展目标
吉林省发改委工业处负责同志介绍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快速突破,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扶持;二是重点项目尤其是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国债项目的拉动作用显著;三是国家免征农业税、工业企业增值税增量抵扣、国债资金对建设项目的补助等扶持政策和地方财政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扶持资金等政策发挥了综合效应;四是地方政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业氛围,充分激发了社会各界发展创业的积极性。
目前,吉林省以玉米大豆深加工、畜禽乳深加工和长白山生态食品加工等"三大板块"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吉林省还提出,要在进一步做强粮食加工业,做精畜禽乳加工业,做响长白山生态食品产业和长白山中药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持续再生的生物资源,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重点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生物质加工产业,培育新的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为此,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吉林省财政今年特别提供5000万元贷款贴息,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并将逐年增加贴息规模。同时,省委、省政府决定下放管理权限,营造更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
吉林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2010年生产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2015年达到2500亿元,2020年达到3600亿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和东北亚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中心。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吉林省的"三农"问题也一定会尽快得到解决。 (吉林省振兴办工业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