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撑后市小麦价格利好因素分析
总起来看,国内后期小麦市场,支撑价格利好因素很多,题材也较丰富,多头力量正在逐步凝聚,蕴藏潜力很大。
1、国家政策因素。为了有效遏制小麦价格下跌的势头,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国家粮食局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4月25日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小麦购销工作稳定市场价格的紧急通知》。通知中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到如果小麦价格过度下跌,不仅会影响今年新产小麦的生产和市场价格,不利于农民增收,而且对早籼稻的市场价格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也会带来影响。
2、紧张平衡因素。根据预测,2005年小麦消费总量维持在10500万吨左右,全国小麦产量预计9400万吨,在产量走平、进口减少以及需求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小麦供需缺口将再次扩大到1074.2万吨,期末库存水平也将下降到4804.7万吨。国内小麦市场的“紧平衡”状态,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小麦的下跌空间。
3、库存下降因素。自2000年以来,国内小麦因产量下降,连续4年产需出现较大缺口,导致库存大幅下降。2004/2005年度小麦产量虽然出现恢复性增加,但总体依然是供不足需。今年3月份以来,各地小麦竞价销售不断,国有粮食企业小麦销售出库进度加快。随着库存小麦的大量轮出,国内小麦库存继续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期末库存小麦4317万吨,已接近3000万吨的粮食安全警戒线。2005年/2006年度国内小麦产量仍然是产不足需,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小麦库存仍将持续减少,小麦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库存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国内小麦市场价格走好。
4、种植、经营成本上升因素。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相当大的限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措施,国家也付出了近几十亿元的代价,但作用非常有限。在去年农资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今年仍保持上涨势头。一季度化肥、种子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以上,农药、农膜和柴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程度不同的上涨,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小麦种植成本上升。同时,近期小麦价格过分下跌也导致经营企业陷入卖与不卖的两难境地。目前不少地方的小麦价格水平已经降至收购时的水平,加之交通运输价格上涨,扣除利息和费用之外,算下来已临近亏损。种植与经营成本的增加,会有效封闭小麦的下跌空间。
5、进口可能减少的因素。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年小麦进口数量达到了723万吨,比过去7年小麦进口量的总和还多了80多万吨。2005年1-2月份进口小麦1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774.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讲到,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存在“逆向调节”的问题,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打压很大。今年3月6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称,中国2005年将进口很少量小麦,2004年进口那么多小麦只是暂时的,除了少量中国不生产的小麦品种外,今年中国不需进口小麦。此信息表明,05年度进口小麦数量会少于往年,这对国内小麦是个重大利好因素。
6、农产品整体市场拉动因素。从国际来看,由于国际小麦价格与国内小麦价格联动性较强,相关系数达到0.586,因此国际小麦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小麦价格变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近来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扬,世界海洋船运费提高,进口小麦的成本加大。就国内来讲,农产品价格尚未走出上升区间。自今年以来,国内棉花、豆粕、玉米价格均出现上涨,有的品种近期虽有所回调,但大部分品种价格仍处于上涨通道中,这将支持后市小麦价格的企稳。
二、抑制后市小麦价格利空因素分析
在看到小麦市场利好因素的同时,影响小麦后市的利空因素也是很多的。
1、供求关系改善。从国际市场来看,1992/1993年度至2004/2005年度期间,全球小麦需求量基本上呈现振荡上行的态势。1994/1995年度至1997/199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不断增长,1997/1998年度产量达到最高值609.33百万吨。随后小麦产量开始逐年下降,并于2003/2004年度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551.39百万吨。而从目前预测数据来看,2004/200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又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而且产量将高于1997/1998年度的数值,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618.26百万吨。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小麦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较上年增加1000-1500万亩,预计冬小麦总产量将增加284—426万吨,达到8950万吨。尽管我国小麦供求依然处于紧张平衡状态,但供求关系得到了改善。
2、消费结构变化,小麦消费减少。从1998/1999年度总消费1155.7亿公斤,到2004/2005年度下降到1020亿公斤,7年年均下降1.68%。虽然人口总量在增加,由于人均口粮小麦消费水平在下降,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面粉的比重在减少,大米的消费比重在增加,从而导致了全国小麦消费总量基本保持平稳。目前预测小麦消费总量在10500万吨左右。
3、企业、农户存粮对市场尚有潜在压力。据了解,河南省还有相当数量的政策性小麦库存,为保持小麦市场的价格稳定,已经决定2005年锁定50亿斤政策性小麦库存,继续向保管这些小麦的粮食企业支付保管费用,农业发展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如果后期这些库存一旦进入市场,其压力是很大的。另外,农民手中的小麦存粮也很可观。
4、粮食企业出售小麦力度会影响后期市场。虽然国家粮食局出台的了适当控制小麦销售出库节奏的政策,但作为经营企业来讲,政策约束力不大,为今年新粮入库作准备还可能会加大抛售原有库存的力度。作为国家粮食储备企业来讲,会适当控制小麦销售出库的节奏,但一些储备库的轮换还是会进行的。如天津计划在5月份举办交易会,销售80,000吨的国家储备小麦,此次交易会计划在5月12日举行。如果国内后期小麦拍卖再度开始,平静了一段时间后的小麦拍卖市场会再起波澜,必定对后市小麦价格的回暖起到打压作用。
5、宏观环境因素影响。今年国家将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的政策,以保证经济增长在新一轮上升轨道中稳步运行,估计gdp增长在8.5%—9%,比去年略有回落。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中,作为上游产品的原粮价格,将会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
再者,自2004年11月份以来,中国CPI指数涨幅退到国家警戒线之下。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11月份的CPI比上一年同月上涨2.8%,涨幅比10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初步实现“软着陆”。据国家统计局预计,2005年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将比2004年有所下降。作为与CPI变化密切相关的粮食,其价格的波动不易过大。另外,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农产品平均税率将由15.6%下降到15.3%。其中小麦的关税配额量达到国内生产量的10.7%,关税政策的变化对小麦价格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影响后市小麦价格不确定因素分析
1、今年小麦实际收成情况。距离小麦收获还有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天气对小麦生长极为重要。一旦天气出现异常,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小麦产量必定受的影响,小麦市场将会出现捉摸不定的局面。
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期美元持续贬值,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一旦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汇率下降,以美元表示的农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以人民币表示的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加之,近期国际海运费明显下跌,增强了国际小麦的竞争力,将可能导致国外进口小麦的涌入,从而造成国内小麦价格出现继续下跌的局面,国内小麦市场会受到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