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小麦价格持续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今年小麦生产形势趋好、储备小麦轮换抛售增加、小麦进口增长和消费需求处于季节性淡季。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利空因素,可以发现,这些利空因素经不住推敲,被人为夸大了。由此造成了人们对后期小麦市场信心不足才导致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其实从小麦的基本面可以看出,支持国内小麦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利空因素处于次要地位,只是由于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形成了“羊群效应”,使人们对小麦价格丧失了信心。
对小麦市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支持小麦价格走强的有利因素还是很多的:
一、今年小麦生产形势虽好,但依然产不足需
2004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了9133万吨,增产了484万吨,增产幅度达到了5.6%。根据统计,2004年秋季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较上年增加1000-1500万亩,以去年的单产水平计算,预计冬小麦总产量将增加284—426万吨。但目前距离小麦收获还有一段时间,影响小麦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今年小麦生产形势还不能过于乐观。即使小麦增产,但总体依然是供不足需。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2005年小麦消费总量在1050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超过1000万吨,需要通过进口和动用库存来弥补。
二、近期储备小麦轮换抛售增加,国内小麦库存继续下降
3月份以来,各地小麦竞价销售不断,国有粮食企业小麦销售出库进度加快。随着库存小麦的大量轮出,国内小麦库存不断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期末库存小麦4317万吨,已接近3000万吨的粮食安全警戒线。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小麦库存仍将持续减少。小麦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因此,预计后期国内小麦出库速度将放缓,有出必有进,大规模的补库工作也将展开,有利于国内小麦价格走好。
三、一季度小麦进口大幅增长,但进口速度将放缓
2005年1至3月份我国小麦进口总量为191万吨,同比提高619.8%。由于大量小麦进口,对国内小麦冲击很大,如果继续大规模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3月6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称:“中国2005年将进口很少量小麦,2004年进口那么多小麦只是暂时的,除了少量中国不生产的小麦品种外,今年中国不需进口小麦。”根据此番讲话,本年度进口小麦数量肯定要减少,这对国内小麦是个重大利好。今年3月份国内小麦进口66万吨,较1月份的79万吨减少13万吨,小麦进口已出现放慢迹向。由于我国进口小麦税收政策一直相当优惠。从1999年起,税率定为1%;增值税率为13%。2005年,小麦进口免征进口关税政策继续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届时进口成本将大幅增加,将抑制小麦进口。
四、小麦种植成本上升
据资料显示,目前美国二铵由去年的125元/袋涨至155元/袋,尿素由去年的70元/袋涨至95元/袋,化肥价格平均涨幅近35%,种子、农膜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从目前趋势看,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和交通运输价格上涨,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小麦种植成本上升,封闭了小麦的下跌空间。
五、政策利好将提振小麦价格
近期小麦市场的持续下跌,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有效遏制小麦价格下跌的势头,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4月25日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小麦购销工作稳定市场价格的紧急通知》。通知共分四条,在第一条“充分认识稳定当前小麦市场价格的重要意义”中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如果小麦价格过度下跌,不仅会影响今年新产小麦的生产和市场价格,不利于农民增收,而且对早籼稻的市场价格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也会带来影响。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研究制定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办法和措施,努力保持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在第二条中“正确分析供需形势,适当控制小麦销售出库的节奏”指出:2004年以来,国家小麦库存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商品小麦库存下降较快。据统计,2005年3月末国家小麦总库存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7%,商品小麦库存下降26%。要求各级粮食部门特别是小麦主产区的粮食部门,正确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形势,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好小麦销售出库节奏,以防止小麦价格过度下跌。在第三条“加强小麦购销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第四条“积极做好夏收小麦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中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小麦购销市场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好粮食市场秩序。要求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做好农民余粮的收购工作,支持农民搞好夏粮生产。本次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目的同是为稳定粮价,但去年是平抑过高的粮价,这次是为了防止小麦过度下跌。
总的来看,国内小麦依然处于供求紧平衡,国内政策面、宏观面支持小麦价格向好。人们有理由期待,经历了长时间下跌之后的国内小麦价格后市将全面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