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再生产投资占据农民支出“半壁江山”
2004年农业大丰收,极大促进了农民农业生产投资的热情。黑龙江省双城市是玉米生产大市,这里的很多农民说,去年一亩玉米平均增收200元左右,今年要把收入的一半以上投入到生产中,争取更好的收成。
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港镇沿江村农民刘景魁是村里的种田大户,刘景魁说:“去年种了100多亩地,加上给村里人提供农机服务,全家纯收入达到七八万元。但今年不想建房,要拿出至少5万元来包地和更新农机设备。”与刘景魁相似,45岁的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的朝鲜族农民朴点植,自家仅有8亩地,但是包种村里其他人的水田180亩,亩产水稻1100斤,去年纯收入11万多元。朴点植希望将这些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到扩大再生产中去,准备买一台7万元左右的收割机以及插秧机,进行机械化生产,以解决农忙时雇不到人,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在东北的一些农村集贸市场办年货的农民很多,但以往“攒钱为过年”的“消费井喷”已悄然改变。农村集贸市场的一些小商贩告诉记者,现在鞭炮、烟酒、牛羊鱼肉、新鲜蔬菜的销售量并没有比去年增加,农民的钱更愿意往生产资料上盯。辽宁省农委副主任孙轶说,当前农民想富、盼富的愿望十分强烈,有些农民即使贷款,也愿意在生产上扩大投资。
--不健康投资苗头值得关注
虽然农民对扩大再生产投资热情很高,但部分地区农民不知道如何投资,一些农民甚至出现了盲目投资的苗头。由于2004年盲目扩种圆葱,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2005年1月就发生了5000吨圆葱积压的事件,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黑龙江省巴彦县当地很多农民都打算靠养猪赚钱。巴彦县沿江村农民包静宏去年养猪赚了近万元,按他的打算,今年在养猪方面要投资2到3万元,并计划到信用社贷款增加投入。当问到对明年猪肉价格行情是否心里有底时,包静宏说:“那个我可不知道,既然去年能挣到钱,估计今年也不会太差吧。”村民聂广为是沿江村的贫困户,他对记者说:“别人养猪都挣钱,不能到我着就赔钱吧。即使借钱,今年我也要建猪舍。”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却不敢投资。辽宁省兴城市高家岭乡农民单忠余说:“种甜菜、烟草等经济作物是挣钱,种玉米新品种也可能高产。但这些作物以前从来都没种过,没有经验,一旦赔本,几年都缓不过来,还是把钱投在老品种好。”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东北农村中像单忠余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
由于信息不畅,一些农民不知道如何投资。黑龙江省五常市是东北著名的水稻生产基地,据五常市农委统计,2004年农民平均增收700多元达到了创纪录的3899元。五常市安家镇镇长李臣说,农民增收后的投资热情很高,1月份以来不断有人来镇政府打听今年种什么水稻品种好,但谁也不敢妄下结论。通常一个水稻品种不能同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三个特点,今年种植什么品种能赚钱政府也不知道,当前急需懂得市场行情的农业专家的给以指导帮助。
--农村投资热需合理引导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农民增收后生产性支出的增加,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已深入民心,农村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来临。辽宁省农牧业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认为,农民的投资热情值得鼓励,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农业部门应增加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农民摒弃不健康的投资心理和投资方式,让农民的投资热情为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
东北地区的一些农村干部认为,“政府+协会+能人”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德文表示,可由政府引导农民协会,为农民协会提供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服务,指导协会发展良种种植和农村养殖业。各种农业协会通过培训致富带头人,在农村树立致富“能人”,引导农民进行生产性投资,形成农民看“能人”,“能人”看协会,协会根据政府指导有效经营的良性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肖兴志建议,通过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利用期货市场等手段来规避风险。在东北大豆、玉米、水稻主产区,发展农村经纪人组织,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保障投资收益。农村各级协会组织更要架起当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桥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用合同确保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