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堪忧,现在年出口额能达到千万美元的不过几十家,其他大多数均属中小型企业,其出口产品和目标市场普遍较为单一,一旦遭遇像日本突然封关这样的贸易壁垒,其抗风险能力差、信息渠道不畅、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弱点就显得十分突出。
不少企业反映,缺乏相应的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难以获得最新的国际市场农产品信息。以此次日本封关为例,很多企业是从其他企业而不是从有关部门获知禁令内容的。要改变企业因信息滞后导致出口受损的被动局面,就应建立反应迅速、准确、及时的预警机制,对主要进口方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估,为出口企业提供第一手信息。
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钦东指出,出口农产品风险高、利润低,加之产品鲜、活等特性,决定了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他各种突发性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因此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风险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农产品出口风险保障体系应当涵盖出口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发方面提供保险支持;希望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险种,控制在对外贸易和生产加工中的不确定风险,缓解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技术投入方面的资金压力。
山东龙大集团等企业表示,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出口企业自身收汇及遭遇恶意客户的风险不容小视,像农残、技术壁垒等问题也时时困扰企业,希望能够借助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进行海外市场风险评估和客户资信调查,化解单一市场风险,降低开拓新市场的难度。据中国信保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在海外建立25个征信系统,其独有的国家风险预警机制可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对相关市场的风险评估加以调整。
针对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普遍存在的无标准、低标准和可操作性差的现状,许多企业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主要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此举既能切实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又能加强与进口方的谈判、协调力度,还能够以此阻挡外国农产品轻而易举地进入我国市常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应过于看重劳动力成本低、价格廉等比较优势,而是应转到提高自身品质,增强内在竞争力上来。对此,诸城外贸集团总经理王金友的经验是,以技术壁垒打破技术壁垒。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用标准化的链条将农户和农产品出口企业联结起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使产品达到进口方的标准。
王金友说,有经营就会有风险,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学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区分新老市场及客户,规避和转移可能遇到的风险。他建议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在保费厘定方面应尽量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
在这次调查中,企业普遍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的主动性;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疫情通报制度,制定统一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检验检疫标准;切实解决农产品出口退税中征退环节脱节的问题,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还有许多出口企业认为,各种税费负担重是影响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商务部外贸司官员表示,国家已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受损情况,追加了部分出口退税指标,并相应提高了熟食加工出口企业的退税率,此外还拨出专款,以支持农产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山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张霖表示,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外技术标准的过程。据介绍,为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去年6月起山东省与国家质检总局合作,将肉食鸡作为试点,从源头抓起,从养殖环节抓起,对养殖、收购、加工、储运等实行全过程监控,确保肉鸡生产加工质量。他说,山东出口农产品60%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市场。要克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提高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应积极调整市场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国家有关方面应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世贸组织“绿箱”和“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扶持基金等政策性工具,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规避风险,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