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西王一粒玉米24步出车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16
     本报邹平讯玉米面熬粥喝,玉米淀粉上餐桌,这是一般人对玉米价值的判断。而在山东西王集团,一粒玉米从进车间到出车间,前前后后要走24道工序,每一步都是一次增值,每一步都是一次节约,循环经济在这里发展到极致。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现场会上,西王集团作为山东的惟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04年以27.69亿元销售收入和2.49亿元利税成就的亚洲最大的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生产企业,足以让同行侧目。

    1990年成立的玉米淀粉企业是西王的前身,由于产品单一,副产品提取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在导入循环经济后,产业链条被拉长,而深度梯次开发更使玉米成为“植物黄金”。

    “循环利用就能增效,梯度开发方可增值”,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说。一粒玉米进入车间,浸泡后的玉米浆,加工成高蛋白饲料;而浸泡破碎的玉米胚芽,榨油精练后生成玉米色拉油;玉米破碎后进行细磨筛分,生成的淀粉乳不用烘干,直接输送到淀粉糖和麦芽糊精生产车间;而在糖化结晶时产生的母液也可发酵利用,既能生成赖氨酸,又能生成高活性酵母、生物蛋白饲料……循环往复走完24道工序后,玉米才完全走出车间。

    西王把玉米淀粉为原料的产品——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作为主攻方向,使产品在加工中增值。更为关键的是,西王的循环经济系统建立起来之后,过去传统观念中的“下脚料”变成了宝贵的资源。母液的商品价值较低,西王集团在国内首创利用母液发酵生产赖氨酸技术,每吨母液增值约5000元。浓缩后的玉米浆与玉米纤维、胚芽粕等副产品加工高蛋白饲料,年增效1600万元,既解决了令淀粉生产企业头疼的高浓度废水治理问题,又节约了大量的饲料玉米。

    目前,西王一年转化玉米70万吨,年产45万吨玉米淀粉、30万吨结晶葡萄糖、8万吨麦芽糊精、15万吨玉米色拉油、10万吨高蛋白玉米纤维饲料、2万吨高活性干酵母,邹平和周边县市的农民围着西王种玉米就能发大财。

    水的循环利用是西王的大亮点。西王集团的水采用闭式回收工艺,回收量可达到总用汽量的80%以上,蒸汽冷凝水的温度可达到120度。冬季用于取暖,可节煤2900吨;夏季用于溴化锂制冷,可节约蒸汽15000余吨,年节约蒸汽费用100万元。